|
11月26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副厅长、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岳雷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打造国家级、省级和市(州)级幸福河湖151条,惠及5100万人。 岳雷表示,以流域为单元、河湖水系为脉络、各地“母亲河”为重点,以及“双屏四水一带”为建设总体布局,未来5年四川将建成315条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省规模以上河湖城镇建成区段基本建成幸福河湖,构建起“五年见成效、十年全覆盖”的战略框架。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聚焦防汛安全,今年以来,四川排查河道、山洪沟、水库等重点部位14.6万处,发现并整改隐患5568处。同时,开展千江万河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涉河在建项目1046个,拆除违规工棚营地105个,清退居住人员1.5万人,2025年首次实现洪涝灾害人员“零伤亡”。 以智慧化举措赋能河湖治理精准高效,四川已打造“河湖数据底板”,汇聚全省10164条河流、8103座水库、12个重要湿地等75类近亿条数据,并依托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基础信息“一图全览”、河湖长履职“一表通观”、数据要素“一站全阅”,显著提升河湖监管效率与决策科学化水平。 同时,四川各地创新“河湖+”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优势转变,以幸福河湖建设激活绿色经济动能。其中,成都通过实施锦江全域水生态治理与景观提升工程,构建“夜游锦江”文旅IP,接待游客1025万人次,创收1.1亿元。 岳雷表示,目前我省14条省级主要河湖全部实现省级“双河长制”,28名省级河长、湖长“挂帅出征”。下一步,将严格执行《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强化全省4.8万余名河湖长和责任单位照单履责。
保护水生生物方面,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江坤峰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0个,有效保护我省特有鱼类资源及其产卵场、索饵场等重要栖息地的恢复。来源:成都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