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乡网四川彭州讯 在成都,倘若寻觅消暑佳处,彭州龙门山无疑是我心中首屈一指的选择。从古老的“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民谚,到当下“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的流行说法,这座地处成都北端的“绿宝石后花园”,恰似清凉的圣境,蕴含着无尽的悠然与惬意。
![]()
踏入龙门山镇,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在眼前缓缓铺陈。抬眸四望,重峦叠嶂,满目皆翠,那层层叠叠的绿意,仿若一块温润的碧玉,镶嵌于天地之间。侧耳聆听,山溪潺潺流淌,与林间蝉鸣相互交织,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旋律。轻柔的微风拂过肌肤,带来丝丝凉意,同时,那弥漫着泥土芬芳与草木清香的气息,悠悠沁入鼻翼,令人瞬间心旷神怡。千余家农家乐与精品民宿如繁星般散落于此,九成村民借此捧起“旅游饭碗”,此地已然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的理想之所。
龙门山最弥足珍贵的,是那森林覆盖率高达86.7%的广袤绿海。杉树、梓树、楠木等参天大树,犹如一柄柄利剑,直插云霄。龙门山地质公园、白水河森林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此奇妙交融,构成一幅独特而壮丽的自然景观。流水潺潺处,每立方厘米竟含1.5万个负氧离子,呼吸间,仿佛啜饮琼浆玉液,滋养着身心。那如梦似幻的“绿野仙踪”,就在这松涛竹浪之中,等待着人们去探寻。
山巅的流云,更是令人沉醉。晴日里,白云于湔江之上悠悠飘荡,缠绕在苍翠峰峦之间,形态万千。时而憨态可掬,如嬉戏的幼犬;时而威风凛凛,似威猛的雄狮;时而又缠绵悱恻,仿若热恋的情侣。雨后初霁,山巅云气格外清透,每一瞬都似一幅崭新画卷,变幻无穷,让人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
七八月间,通往龙门山的道路上常蜿蜒着如长龙般的车阵。来自成都、德阳的避暑大军,尤以银发族居多,他们纷纷逃离城市的喧嚣与酷热,奔赴这片清新凉爽之地。鱼凫湿地里,孩童嬉笑玩水,满是童真童趣;通济镇海窝子古意盎然,仿佛在倾诉着岁月的故事;团山村、宝山村的农家乐中,人们坐在竹椅上,轻摇蒲扇,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曾经的乱石荒滩,如今已变身翠竹掩映下的“江桥小筑”等民宿;回龙沟飞瀑轰鸣,气势磅礴;白水河畔水车悠悠转动,发出轻柔的呢喃;湔江奔腾不息,那哗哗的流水声,为群山注入灵动的生机。
这里的美食独具魅力。龙门山镇小鱼洞涌出的山泉水,孕育出鲜美的鲟鱼——龙门山冷水鱼,肉质鲜嫩,口感绝佳。还有那小鱼洞嫩玉米馍馍,由农民自种自采,在白水河街上和小鱼洞老街上现磨现卖,深受游客青睐。
我最爱看这山间烟火气融入墨香。农家乐门前,“磨刀石冷水鱼”“好心情冷水鱼”等60多家冷水鱼招牌醒目闪亮,那是笔下活色生香的乡愁记忆;雷竹笋炒龙门山老腊肉的诱人香气,道旁随风摇曳的玉米地,皆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农耕诗行。海窝子的古蜀遗风、白鹿镇的中法情韵,每一条湔江河谷旅游线,都浸润着岁月沉淀的故事,等待有心人去聆听、书写。
近夏之时,我总会如期赶赴这龙门山之约。宝山村广场上,蓉城大妈们舞步热情洋溢,比阳光还要炽热;白水河畔,老者们会闲话起彭县当年近万人的彭县白水河矿山工业基地的往昔。1955年至2000年间,这里不仅有冶金工业部管辖的彭县铜矿和四川省国企蛇纹石矿,温江专区的岷江齿轮厂,彭县的湔江农机厂。其中,彭县铜矿作为拥有四五千名职工的大型国企,曾汇聚来自上海、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在白水河地区形成热火朝天的采矿炼铜场面。机器轰鸣与工人号子声交织,为这片宁静山林增添激昂的工业韵律。1957年,朱德元帅在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和温江地区领导陪同下,亲临彭县白水河视察彭县铜矿。如今,在彭州市龙门山镇九峰村东林寺附近,有一座“元帅桥”,便是为纪念朱德来此视察而得名。
看着宝山集团公司门前的浮雕,倾听老者们说起宝山大队,即后来的宝山村,七十年代学习大寨艰苦奋斗改土造地,而后凭借丰富水资源大力兴建集体经济水电站,其水电站更是扩展到阿坝州等地,拥有17个以上大大小小的电站。在此过程中,培养了村民努力奋进的精神,宝山村也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基层组织的一面旗帜。村支部书记,后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当选为全国党代表。2011年后,全国村长论坛在彭州市龙门山宝山村举办,后来此地还成立了全国乡镇发展干部培训基地。宝山村的浮雕铭记着老书记贾正方带领乡亲艰苦拓荒的传奇历程。如今,水电站、度假区、乡村学院共生共荣,此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每年夏天,前来旅居避暑的人数多达十余万,许多人正是为这山水间独有的“文化之味”而停留。
走进彭州市龙门山镇生态旅游风景区,往千余米处的白水河走去,城市的喧嚣便被漫山绿意悄然驱散。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6.7%,风里裹挟着阔叶与泥土的温润气息,每一次深呼吸,都像是与大自然进行一次亲密拥抱。青山如黛,珍稀树木肆意生长。九层楼高的珍贵楠木与香樟树,身姿挺拔,枝叶如盖,撑起大片浓荫;香樟树散发着浅淡的木质清香,树冠宛如一把把巨大绿伞;杉树与千丈树错落林立,粗壮枝干直插云霄,将天空裁剪成细碎的蓝色。林间,奇花竞相绽放。木槿花在枝头点缀粉白,大丽花托着饱满花瓣,凌霄花沿着树干向上舒展,玉簪花则在树荫下隐匿素白身影,花叶相互映衬,将青山装点得愈发鲜活生动。
晨雾如轻纱般漫过林间,给树木与花草披上一层梦幻薄纱。待太阳渐渐升高,晨雾缓缓退到山腰,宛如一条柔软白丝带。微风吹过,丝带轻轻晃动,偶尔露出远处山尖,旋即又被新的雾气笼罩。此时的白水河热闹非凡。长尾鸟成双成对掠过枝头,尾羽在风中划出优美弧线,它们清脆啼鸣相互应和;画眉鸟隐匿在花叶之间,歌声婉转悠扬,宛如动人乐曲;布谷鸟的“布谷”声从山谷间悠悠飘来;倘若运气够好,还能瞥见金丝猴、猕猴在树枝间欢快跳跃,它们金红与棕褐的皮毛在光影中闪烁灵动光芒。更有瀑布飞泉从崖顶倾泻而下,水流撞击岩石的声响,与鸟鸣、叶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奏响一曲最自然、最和谐的乐章。
傍晚时分,景致最为动人。云霞将天际染成橘粉与金红之色,柔和光线洒落在树梢与花朵上,楠木的叶片、凌霄的花瓣都仿佛缀上细碎亮光。随着山影逐渐深沉,谷底的雾气又慢慢升腾,与天边霞气缠绕在一起,让人分不清究竟是云还是雾。人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静谧之中,只感觉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连心跳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山林的韵律轻轻起伏。
龙门山,对我们而言,早已不只是一座需要守护的山河,它已然化作笔下的“诗与远方”。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大书,承载着天地的慷慨馈赠、岁月的沧桑刻痕以及人间的烟火百态。我愿继续以这浩荡的松涛为墨,将龙门山的美好、彭州的立体山水,一一书写下来——让世人皆知,在成都之北,有这样一座山,它藏着千年的清凉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品味。(丁穆松:彭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市地方文化研究研究会、市非遗协会会员、退役军人)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