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菲斯特公司生产的光学屏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潇 摄
捕风——11月17日,海拔5370米的雪域之巅,东方电气定制化风机在缓缓转动,这是全球在运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东方电气新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四川事业部项目经理赵子威难掩激动:“攻克上万次参数校准难关,打败强紫外线与9级阵风‘拦路虎’,东方风电高原型机组完美实现零失误并网!”四川优势产业的“柱”,又多了一根。 追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个月内,长虹中玖闪光研制的e-Flash放疗设备已为5例皮肤癌患者开展治疗。这一以秒速对肿瘤进行“定向爆破”的医疗“黑科技”,用5年时间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试验阶段。四川向新搭建的“梁”,又往前一步。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放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战略任务首位。工业大省四川,以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不断垒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速度、强度和精度,成为衡量四梁八柱的标尺。 速度 “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 速度,在持续加快。“今年上半年搬入首批设备,正全力推进产线运营的准备工作。”11月,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冯强透露的消息,更新了全省迄今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生产线进度条。 一年多前,该项目正式封顶,而从开工到封顶,仅用了183天。 另一头,四川亚度家居有限公司板材生产车间内的滚筒输送线上,大小、长短、厚薄不同的板材快速运转,扫描材料上的二维码后“各到各家”,进入开料、封边、打孔等工序。 家具厂内,一场生产变革正悄然发生: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提升20%,物料损耗降低8%。 由点及面。“十四五”以来,四川聚焦“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狠抓制造业项目投资,全省累计实施制造业项目超过1.5万个,带动制造业投资超2万亿元;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项目建设和向新向智的速度跃升,让工业规模和质效稳步提升。 “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在全国排位提升至第七。 抓优势——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规模先后迈上万亿级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医药健康3个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元大关。 谋未来——布局25条产业新赛道,加快培育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以及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无人机等重点领域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强度 17条重点产业链都在“上强度”,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川生产 强度,在持续加大。整车日产量稳定在1100台以上,这是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当下的生产强度。今年前三季度,仅领克汽车一家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就达14.69万辆,同比激增626%。 今年1—10月,四川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全省汽车产量达91.5万辆;而全省去年全年的汽车产量,则是89万辆。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四川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倍、55.0%。 除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都在“上强度”。 一个切片是,2025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上,总投资额157.4亿元的13个新型显示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显示材料、器件、模组、内容制作、智能终端等产业链各环节。2025年上半年,四川新型显示产业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达47个,同比增长近50%。 上强度带来硬实力——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地区制造,全球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四川生产。 而拥有全部41个工业门类的四川,声名在外的还不只是新型显示:川酒产销量均占全国白酒行业的“半壁江山”;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都由四川制造,发电设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锻长补短,强者恒强。去年以来,四川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发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评价体系牵引作用,持之以恒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做强能级、做大规模、做优生态。 如今,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核电设备、高端化药制剂等一批标志性产品加速涌现,比亚迪、沃尔沃、惠科等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在中大型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氢能装备等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 精度 从企业到集群,微观主体活力澎湃 精度,在持续不断打磨。翻开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3家川企上榜,通威集团有限公司在列。就在3年前,这一衡量和比较全球大型企业的榜单中,还没有四川制造业企业的身影。 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四川5大集群入选,覆盖电子信息、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四;而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成都占了8席,入选数量并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几份名单,都指向四川新型工业化最精细的刻度——从企业到集群,微观主体活力澎湃。 作为激光电视屏幕中不可或缺的光学元件,一层菲涅尔透镜,由几万个比头发丝还细的微透镜组成。屏幕越大、透镜的尺寸越大,激光雕刻等环节的难度越高。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袁建波透露,从100英寸到120英寸,再到今年推出的150英寸菲涅尔光学屏幕,他们已将国外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十四五”时期,四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50%、41%;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3%,居全国第七、前十经济大省第一位。 企业对精度的极致追求,折射出“十四五”以来不断优化的川企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发力纾困解难,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通企业诉求服务平台和96999服务专线,建成运营省市县三级“企业之家”服务体系…… 而当一个个企业汇聚成产业集群,既聚焦“产业”二字,寻求规模的突破,也聚焦“集群”二字,让更多企业、技术、资本等串珠成链,产生“化学反应”。
曾享誉全国的自贡泵阀,一度淡出人们的记忆。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对接泵阀产业发展需求,推出系列举措精准发力,2024年自贡高新区泵阀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36.37亿元,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一度中落的产业焕新重生。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