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乡网定远讯 2025长三角自行车联赛-定远站江巷湖自行车赛于11月23日在定远县江巷湖畔鸣枪开赛。近六百名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骑手沿碧波荡漾的水库赛道追风逐绿,沿途的骑行主题村庄、生态民宿、共富工坊、文化展馆等特色节点不仅让参赛骑手沉浸式感受乡村蝶变,更见证了连江镇以“体育+”为纽带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推动曾经保障一方用水的“大水缸”向带动群众增收、赋能乡村振兴“聚宝盆”转型的生动实践。
提前布局:文旅融合构建“三维体验赛道”
“早在2024年,我们就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提前为赛事和‘体育+’发展铺路。”连江镇分管文旅工作的同志介绍道,该镇精准把握长三角体育赛事辐射效应,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赛事筹备与乡村建设、资源盘活、业态培育深度绑定,打造“生态+文化+产业”三维发展格局,努力为骑行爱好者提供诗意骑行、丰富多彩的体验。在该镇路陈村小倪组,“两众公园”被精心打造成骑行主题村庄,彩色骑行道串联起绿植景观、运动驿站、露营基地,让运动场景与乡村休闲体育共生,既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也为赛事提供了天然配套;江巷湖生物多样性馆内陈列江巷湖鱼类标本、鸟类观测记录及湿地生态保护成果,让骑手在竞技之余一览水库珍稀鸟类风采及生态魅力,解锁“运动+科普”新体验;三合村依托池河流域民俗文化馆,集中展示传统农具、手工编织等非遗藏品,构建“骑行赏景+文化溯源体验”的特色线路;连江村同步布局村咖、农家大灶等新业态、郭集新村民宿集群全面升级,通过直播及新媒体平台预热土特产销售,形成“赛事引流+休闲停留+文化体验+消费转化”的前置生态。
多元业态串珠成链,江巷湖的生态禀赋与文化底蕴被充分激活,“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场比赛,更要留下一条‘生态有看头、文化有说头、产业有赚头’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赛道’。”连江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生态、文旅、农业、文化等要素,连江镇实现了从“单点赛事”到“全域融合”的布局升级,让自然风光与体育竞技相得益彰。
党建引领:干群联动筑牢“全链条保障体系”
赛事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精细服务与全员动员。赛前,连江镇成立赛事保障临时工作组,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组建后勤保障队、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队,在赛道沿线设置60余个党员服务岗,开展赛道巡查、秩序维护、路线指引、物资补给等志愿服务工作。“6点就到岗了,负责这段2公里赛道及道边路口的引导和安全保障,能为家乡的赛事出份力,特别有意义。”路陈村党员志愿者王军霞擦着额头的汗珠说。
从赛道标识、铁马等设备的布置到沿线卫生的整治,从参赛选手的接待到突发情况的处置,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干群同心”的保障合力。“赛事期间,我们组织近200名志愿者轮岗值守,确保每个节点都有人管、有人盯。”保障组负责人介绍,这种“党建引领+全链条服务”模式,既让赛事服务保障更精准高效,更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
成效落地:“体育+”激活“共富引擎”
骑行文旅的核心价值在于 “沉浸式体验”,能让游客跳出“走马观花”的局限,与乡村建立深度联结。湖畔逸栈共富工坊负责人贾健军满脸笑意:“赛事前后三天,工 坊配套酒店客房预订率达100%,餐饮收入较平日翻三倍,不少客人还主动选购我们推荐的本地土特产,工坊的运营效益直接翻倍!”不仅如此,连江村共富工坊借赛事流量拓宽销路,线上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近 50%,赛后更有客户通过直播平台复购,工坊“造血”能力显著提升。
赛事带来的消费热潮,也让沿线企业迎来“增效期”。民宿、酒店全部满房,赛道周边农家乐座无虚席,食材采购、服务用工需求激增,本地的鱼干、手工挂面、生态大米等农产品,借助赛事曝光走进更多消费者视野,订单量大幅增长,企业品牌影响力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企业增效的同时,群众也收获了“增收红利”。农家乐雇工、民宿服务人员等岗位需求增加,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单日务工收入较往常明显提高;部分村民将自家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供应给餐饮企业,或通过共富工坊代售土特产,多了一笔稳定收入。“以前农闲时没事干,现在帮农家乐洗碗、配菜,一个月能多赚两千多,还不耽误种地!”连江村村民窦大姐笑着说。
群众增收的背后,是村集体的 “增富答卷”。共富工坊的收益按比例反哺村集体,为村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维护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赛事打响了连江镇的文旅品牌,后续前来观光、骑行的游客逐渐增多,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的露营基地、运动驿站等项目,持续产生收益,集体“钱袋子”越来越鼓。
从共富工坊 “旺起来”,到企业 “强起来”,再到群众 “富起来”、集体 “厚起来”,连江镇以“体育+”为纽带,构建起多方共赢的共富生态,让赛事经济的红利真正惠及乡村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文章来源:安徽省定远县 徐卫雨)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