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自然》周刊网站9月15日报道,天宫二号上将携带多种科学实验仪器,其中包括一个天体物理探测器,这是中国和欧洲国家共同建造的首个空间科学实验仪器。 报道称,伽玛暴偏振探测仪是一个致力于确定来自伽玛暴爆发过程中产生的光子是否偏振的仪器。回答这一长期没有定论的问题可以让人们了解伽玛暴爆发过程中是否会首先产生这种高能的光子。瑞士日内瓦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项目负责人尼古拉斯·普罗德维在酒泉发射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接受《自然》周刊采访时说:“我们打算每年测量10次伽玛暴爆发过程。” 美国法律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航天机构开展合作,但是中国正与欧洲航天局讨论一系列其他空间合作项目。中国也一直在积极地发展空间科学,在过去一年中,它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和世界上首个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送入轨道。 报道称,这使中国成为国际研究人员检验他们的空间科学想法的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而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开展的项目则进展缓慢得多。普罗德维说:“在中国,事情进展快。他们有资金,而且有意愿。中国现在是能成事的地方。”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9月15日报道,天宫二号发射升空,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迈出的新的一步。虽然相比美国技术仍显落后,但中国的太空计划拥有政府的坚定支持,而且与北京制定的基于创新和技术发展的经济增长战略完美契合,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可以作为外交工具并展示软实力。 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已经在环境变化监测等任务上与欧洲航天局开展合作,并且与印度航天局合作,以开发并发射监测自然灾难和气候变化的卫星。中国还与联合国签署协议,同意让天宫三号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宇航员打开大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表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国一直为合作敞开大门。 虽然预算比美国少很多,但成功的愿望让中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今年6月,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8月份,中国将一颗新的量子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在未来规划中,中国宣布将在2018年探索月球阴暗面,而美国已经宣布取消重返月球计划。 有独立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中国或许会在太空事业上超过美国,因为目前美国的太空计划缺少长期战略,而中国已经制定了长期计划,并展示了执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