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锦江,泛舟江上,看万家灯火;拙政问雅,灯光泼墨,赏吴门书画;深夜食堂,美食琳琅,品九州风味…… “把夜间的消费场景营造好了,能够有效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从而带动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徐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期,各地夜经济蓬勃发展,游客的消费需求在夜间时段集中释放。文旅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旅行平台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关键词“夜游”搜索热度大幅增长,夜经济正在释放充沛活力。 夜幕降临,传承600年的非遗鱼灯点亮夜空。在山东尼山旅游度假区新开园的鲁源村里,锣鼓声响,烟花满天,独特的夜游景色吸了大量游客。“开园以来,这里接待游客超16万,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过半。”相关负责人介绍,夜游带动了景区自营酒店的入住率提升,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入夏以来,河南开封的游客数大幅增加。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封整合文旅资源,抓住夜间旅游热度,集表演观赏、人物互动、游戏体验于一体,营造了独特的夜间消费场景。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部分游客集中在夜间出游,今年客流量同比去年增长230%左右,每天约有7万游客入园。 同时,各地也在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吸引消费者前来游玩。 徐虹表示,夜经济火热体现了人们全时段的消费需求,很多地方运用科技手段将夜间场景营造得如梦如幻,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夜间消费场景。例如,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365天常态化开放至凌晨,古画《金陵图》借助数字技术,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宋代市井生活体验。 多元的消费场景,也勾勒出夜经济的丰富层次,使得餐饮夜宵市场充满烟火气。 夜幕降临,北京一家烧烤店内座无虚席,店外也排起了“长龙”。“夏季是烧烤行业的‘旺季’,顾客集中在夜间消费,几乎每晚都要排长队,夏天一来,我们就要调整为24小时营业。”店老板向记者介绍。 据外卖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提供24小时餐饮服务的门店数同比增长48%;目前,全国超11万家餐饮门店在该平台点亮了“全天营业”标识。
太阳落山,华灯初上,今年夏夜,大街小巷烟火气满满,多元的夜间消费形式让夜晚热闹非凡。“夜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旅游市场供给,为消费注入了不竭动力,是扩大消费、促进内需的重要一环,未来还需创新形式,持续助力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徐虹说。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