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厚重的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力求通过旅游场景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开发复合型森林康养产品,打造大巴山森林康养旅游带,让自然风光资源“活起来” ●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立足本地优势,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业态发展,重点发展文博游、康养度假游、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赛事演艺游等“六游” ●营造安逸的文旅服务环境,包括打造“快达慢游”交通体系,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停车场等设施,加强从业人员礼仪和业务等培训,开展旅游消费惠民行动等 7月8日,达州万源市八台山景区,一批特色民宿正在建设,悬崖玻璃酒店、山顶公园和木质小别墅等住宿设施提档升级工程也计划年内完工;同日,达州渠县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出第五期《探秘渠县汉阙感受巴賨风韵》短视频,邀约游客实地感受汉阙的魅力。 位于达州一北一南的景点,正不约而同提升硬件或软件,增强自身文旅吸引力。 7月9日召开的达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深度融合发展为引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打响“巴风賨韵·安逸达州”文旅品牌。当前,文旅产业升级,正在达州各地加速发展。 资源活化利用 牵引文旅产业升级 “既看了山水,又触摸了文化。”7月4日晚,一场土家婚俗非遗秀在达州市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上演,扇子舞、高跷等民俗表演与土家族迎亲、哭嫁、拜堂等传统婚俗仪式相继登场,让游客刘小涵直呼“体验非常棒”。 土家婚俗非遗秀是巴山大峡谷于“五一”假期推出的场景式演出,再加上已经推出的土家庙会祭祀祈福、《梦回巴国》巴文化情景史诗剧,如今该景区已有了三大文化体验游项目,帮助景区日接待游客量突破万人次。 达州市大巴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东告诉记者,在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景观质量评价中,巴文化被认定为景区的三大特色资源之一,“同时,景区所在区域是全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因此,加强文化植入成为巴山大峡谷创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提升领域。” “要让自然风光、巴文化与土家风情在这里交融传承。”王海东透露,他们还将推出“巴山之光”展陈馆,通过数字光影再现巴人迁徙史诗,打造大象洞“巴人战鼓”声效剧场,进一步丰富巴文化活态体验场景。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李梅认为,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中,资源活化是根基与源泉,产业升级是目标与牵引。达州着眼厚重的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力求通过旅游场景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记者从达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获悉,当地将加强巴文化载体建设,联动巴中、南充等地建设大巴山—嘉陵江红色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规划建设达州历史名人馆,加强将军故里、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 此外,自然风光资源也要“活起来”。“开发复合型森林康养产品。”达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提升铁山、月亮坪、黑宝山、五峰山等森林公园管护水平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批森林养老社区、森林浴场等场所,打造大巴山森林康养旅游带。 全域全业态发展 增强多元供给能力 7月8日晚,达州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2025年U18曲棍球亚洲杯赛激战正酣。赛场外,观众都会经过的“达曲夜市”美食一条街,有30余家知名餐饮品牌。 “为选手和观众打造一场赛事激情与烟火并存的盛宴。”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次赛事延续过往马拉松赛、“川渝陕”龙舟邀请赛等组织模式,探索“体育+多业态”融合,在推广“达州产”“达州造”的同时,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达州立足本地优势,提出推进文旅产业全业态发展,重点发展文博游、康养度假游、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赛事演艺游等“六游”。 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馆长唐硕对这个夏季旅游旺季充满期待,“我们运用了弧幕投影、VR实景、裸眼3D等科技,游客除了常规观展,还能沉浸式游览汉朝街市,希望能成为游客消暑寻凉、文博游的好去处。” 延伸关联业态、孵化新业态,一场强调增强多元供给能力的行动正在达州铺展。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旅游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杨春宇看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须突破“物理叠加”模式,这场系统变革的维度之一,是打造多元旅游资源消费场景转化闭环。 达州市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马春霞对此深以为然。她介绍,巴山大峡谷景区9.6公里徒步环线新近增设了一批茶饮贩售点、凉棚等“能量补给站”,景区还计划升级建设巴人集市,带动“游玩—餐饮—消费”转化率提升。 做优文旅资源空间布局,是增强多元供给能力的另一突破口。为此,达州部署了“北部森林康养、中部休闲娱乐、南部乡村度假”文旅差异化发展格局,承接巴山大峡谷和八台山客流。 以游客为中心 打造安逸的服务环境 “路不是很好,需要开车1小时。”7月6日,达州市大竹县居民蔡崇军原本计划带孩子去欢喜坪旅游度假区露营,但路程令他望而却步。 这一问题或在不久后得到解决。达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决定,提档升级至欢喜坪、鱼泉山等一批景区景点、名镇名村的旅游路。 以游客为中心,营造安逸的文旅服务环境,是这次全会讨论的重要内容。其中,首要的是打造“快达慢游”交通体系,包括在旅游主干线沿途增设一批观景台、休憩驿站、自驾营地等。 达州把着力重点放在交通上。5月下旬,城宣大邻高速公路通过用地预审,推进启动建设的前期工作,迅速成为达州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这条待建的新高速公路,不仅有包茂高速公路复线功能,还是一条旅游通道,串联起巴山大峡谷、金山、欢喜坪等景区。 为推进巴山大峡谷八台山深度融合发展,达州规划以旅游风景道标准建设八台山—龙潭河—巴山大峡谷快速公路、巴山大峡谷至银百高速连接线。“西渝高铁樊哙站到巴山大峡谷游客中心仅7公里,将建一条旅游快速公路,游客下高铁后可快捷进景区。”马春霞说。 交通之外,提升文旅服务环境还有更多内涵。比如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停车场等设施,加强从业人员礼仪和业务等培训,开展旅游消费惠民行动等。
巴山大峡谷游客中心附近的民宿和餐饮业主朱时合,近期参加了两期景区组织的服务品质提升培训,与他一同参与培训的,有景区讲解员、司乘人员、保洁、安保等。“主要是抠服务细节。”朱时合觉得很有用,期待以服务“圈粉”游客。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