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快读 ●支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补尽补 ●当价格过度下跌触发一级预警时,按照应急程序立即启动收储,每次收储量原则上不低于3000吨 ●将生猪价格保险升级为生猪养殖综合收入保险,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每头不超过2000元的基础上,补充提高生猪死亡风险保障至每头最高1200元 ●支持符合条件的养殖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畜牧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 ●对肉类精深加工集群进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重点集群培育的,培育期间每年给予2000万元支持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下称《十条措施》)。这是省政府办公厅继4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超额完成生猪、牛、羊出栏目标任务的市(州)进行激励后,出台的专门针对畜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整体提升方案。此次印发的《十条措施》有何亮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养殖企业和业内专家。 延续升级行之有效的现有政策 “这是针对四川畜牧行业整体提升的一系列举措,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翻看文件,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海龙就发现了亮点。 四川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猪、牛、羊、禽等生产数据位居全国前列。四川曾多次出台政策,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此次印发《十条措施》,首先是延续升级行之有效的现有政策。”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说。 例如,四川畜牧产业长期面临养殖成本高的问题。当前中小规模猪场综合成本普遍在每公斤14元左右,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每头只有50元左右的微利,如果价格下降很可能面临亏损。 《十条措施》明确,支持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补尽补,对符合国家补贴政策的畜牧业设备加大报废更新补贴力度,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多维度帮助养殖场降本增效。 猪肉储备调控也在现有机制上进行了细化。《十条措施》提出,当价格过度下跌触发二级预警时,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商务厅、农业农村厅及时提出临时储备收储计划建议,报经省政府同意后于一周内启动收储;当价格过度下跌触发一级预警时,按照应急程序立即启动收储,每次收储量原则上不低于3000吨。 “这些都是在此前调控机制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屠宰、加工企业的储备能力,加大商业储备力度,加强政企协同,形成调控合力。”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保险支持力度也在提升。例如,将生猪价格保险升级为生猪养殖综合收入保险,在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每头不超过2000元的基础上,补充提高生猪死亡风险保障至每头最高1200元。 创设多条措施适应行业发展新目标 有延续,也有创新。今年四川发布的《畜牧万亿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提出,以企业为主体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3—5年时间,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为此,《十条措施》创设了多条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的措施。 扶优培强龙头企业是重点之一。《十条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养殖龙头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园区、畜牧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支持做大做强肉类精深加工,培育一批省级专精特新肉制品加工企业。省级财政对纳入国家培育计划的产业集群每年给予3000万元支持,对肉类精深加工集群进入省级先进制造业重点集群培育的,培育期间每年给予2000万元支持。 “作为四川生猪产业链主企业,我们计划带动合作农户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覆盖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数字化平台,培养数字化养殖、食品加工等专业人才,协同推进四川生猪产业建圈强链。”姚海龙说,“《十条措施》的出台,与企业的未来计划不谋而合。” 《十条措施》还创新提出实施畜牧业品牌培育计划、大力拓展消费市场。接下来,四川将培育一批品质好、特色足、带动强、名气响的“川字号”畜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对市场认可度高、销售业绩好的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同时,积极拓展畜禽产品国内、国际市场。 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十条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畜牧业重大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面落实支持畜牧业生产用地有关政策,保障畜禽养殖和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用地需求,按规定减免或缓征养殖场土地使用税。
“整体来看,《十条措施》以问题和目标导向,按照‘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要素保障’思路,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夯实稳产基础、补齐加工短板,全面提升四川畜牧产业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四川省畜牧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