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亳州讯 “以前商铺门口乱糟糟的,电动车随意停放、货物占道经营,顾客来了都没地儿站。现在道路畅通无阻,还专门划了停车区,门口干干净净,在这儿做生意别提多顺心了!”近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柳湖社区蒙城路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文具店的商户张燕一边麻利地整理货架,一边热情地向记者分享商业圈治理带来的显著变化。如今,这种“顺心”的感受,已成为柳湖社区三大商业圈600余户商户的共同心声。
![]()
亳州大行广场综合批发、蒙城路小商品批发、商贸城服装市场三大商业圈坐落柳湖社区。之前,这里商户密集、人流如织,一度深陷环境卫生维护难、消防安全监管难、经营秩序规范难、群众诉求响应难的“四难”困境。如今,走进这三大市场,整洁有序的街道、规范摆放的摊位、清晰醒目的消防标识、便捷高效的党群服务站点,处处都彰显着基层治理焕发出的“新气象”。这背后,是柳湖社区以党建为“红色纽带”,积极探索“党建领航、多元共治、服务赋能”商业圈治理路径的生动实践。
组织筑基,三级架构织密治理“一张网”。“以前商户们各自为战,遇到问题要么找市场管理方,要么自己硬扛,总感觉心里没底,‘没人牵头’。现在好了,有了商业圈党支部,党员带头冲锋,大家心里有了‘主心骨’。”在商贸城服装市场“党员示范经营户”李建军的店铺里,墙上“诚信经营、服务群众”的承诺牌格外引人注目。
柳湖社区党委书记王甜甜介绍,针对商业圈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集中,治理力量分散的现状,社区构建“社区党委—商业圈党支部—党员经营户”三级联动架构,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
柳湖社区打破部门壁垒,联合薛阁市场监管所、薛阁派出所、市场管理方以及12家骨干商户党组织,组建了“商业圈治理党建联盟”。每月一次的“商业圈议事会”上,联盟成员、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消防安全、占道经营等重要议题。“今年夏天,我们通过议事会成功解决了商贸城服装市场二楼通道拥堵问题,现在顾客上下楼顺畅多了。”商户代表赵伟高兴地说。截至目前,“商业圈议事会”已成功化解市场拥堵、噪音扰民、食品安全追溯等问题23件,啃下了多个治理“硬骨头”。
多元共治: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您好,麻烦把门口的货物往店内收一收,保持通道畅通。”在大行广场综合批发市场,“蓝色消防队”志愿者王方方礼貌地提醒商户。这支由50名商户志愿者组成的队伍,经过消防部门专业培训后,每天开展2次消防安全巡查,成为商业圈安全的“流动哨兵”。
“之前反映商铺门口电动车乱停的问题,当天社区就联合执法部门来划线规范,效率特别高。”商户吴艳军称赞道。柳湖社区整合“网格群+商户群+暖心走访”三大诉求渠道,实行“快速响应—分类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机制,问题办结率超过99%。
在资源下沉方面,柳湖社区充分利用街道“吹哨报到”机制,推动职能部门力量向商业圈集聚。“我们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8次食品安全检查,整改7家问题商户;联合消防部门组织了4场演练,培训180余名商户,整改11处消防隐患。”王甜甜说。
如今,除了“蓝色消防队”,柳湖社区还组建了“红色平安队”“橙色便民队”。“红色平安队”由党员商户、民警、市场保安组成,累计化解商户货款纠纷、邻里矛盾18起;“橙色便民队”为从业人员提供免费饮水、临时托管等服务,今年已开展活动28次,服务群众1200余人次。这三支队伍各司其职,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服务赋能:从“管秩序”到“促发展”。“以前想做线上直播带货,却不知道从哪儿入手。社区组织的电商培训,帮我打开了新思路,现在线上销量能占总销量的三成!”在大行广场综合批发市场经营箱包生意的李敏,谈起社区的“助商服务”赞不绝口。
商业圈治理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秩序”,更是“促发展”。在商业圈红色驿站设立的“助商服务窗口”,成了商户的贴心帮手:社区联合区人社局、商务局开展电商运营培训、直播带货指导等活动8场,覆盖商户300余人次,帮助23家商户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引入2家人力资源公司,搭建“商户用工需求库”与“居民就业意愿库”,今年已促成100余人在商业圈就业,解决12家商户用工短缺问题。
“基层治理不是社区的‘独角戏’,得让商户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王甜甜介绍,针对商户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社区通过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对接相关部门新增停车位120个,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3处,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
从“乱”到“治”,从“堵”到“顺”,从“管”到“服”,柳湖社区以党建引领激活商业圈治理活力,不仅让老城商贸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文章来源: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薛阁街道办事处 陈五志)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