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深圳国学教育全国领先 不少老师担忧师资

2014-04-03 14:48 晶报

卓雅小学在国学推广方面做得不错,图为老师和学生穿上正装(古装)祭祀孔子。(资料图片)

晶报记者 孙妍 实习生 周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根据教育部网站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中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记者昨天获悉,早在2010年,深圳的国学教育就率先在全国走进中小学课堂,并有创新之举。
 

中高考将增传统文化比重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并分别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不少深圳学校对于教育部出台的这一规定并无太多争议,“我们当初开设国学课程时,就没有考虑过太多功利的东西,只是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宝安区文汇中学校长李东平说。

深圳中学和深圳科学高中负责人也表示,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相结合是大家探索的课程,在深圳这样一个城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可贵。当初开设国学课,并没有想到学生能在考试时多占点便宜,只是希望让学生感受国学精粹,陶冶情操,将国学教育当做特色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深圳领先

教育部的规定,深圳学校早有耳闻。文汇中学早在2010年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且在当年是全国最系统、最完善的。昨天,该校办公室主任尹岳略带自豪地说,文汇中学的老师们通过“诵读为主、书写为辅、唱演讲结合”等等方式,将国学潜移默化教给了学生,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国学教育体系。

2012年上半年,深圳市以文汇中学为样板,向全市的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

去年,改编自台湾地区的高中国学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基础教材》首度走入广东课堂,4所中学被选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其中包括深圳中学和深圳科学高中。

深圳科学高中去年开办的国学社目前有80多名学生,学生们每周都会进行诗词诵读、毛笔字练习、讲经、茶道等多项活动

 

师资队伍恐成“短板”

尽管国学教育在深圳轰轰烈烈地开展,但也有不少老师担忧国学教育面临师资跟不上的尴尬。据介绍,宝安的国学教育实验学校已达到63所。现阶段,国学教育主要是由学校的语文老师担当主力,其次是国学研究会成员组成讲师团兼职教学。现有的国学实验学校中,国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国学教育涉及到校园文化建设、教材经费投入、课时配置等,在落实上没有统一标准。

对此,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教学主任吴建平结合多年开展国学的经验表示:“高中学校可通过大课或者讲座的形式请国学专家和教授来学校讲座,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学习。另外,高中学生应该多读、多背、多思考、多领悟,通过故事来了解其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也可通过国学课连接课本内外、课堂内外,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习实践的机会,把学习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渠道地学习,使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旗帜,将国学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同时增加其在中高考中的比重,正是为了从正面提升全社会的诚信、尊重、信任和道德感。”

——文汇中学办公室主任尹岳


4月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指导纲要》

方向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要求

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今后中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机制建立

相关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和督导机制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