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李海霞)近日,湖北省下发了《关于在柴湖开展新型农村金融试点的意见》,加大金融服务柴湖经济社会发展力度。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带领中央新闻媒体采访组就荆门柴湖金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柴湖新农金试点工作的典型做法进行了集中采访。 荆门市金融系统在开展以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区和普惠金融服务示范区为主要内容的柴湖新农金试点的建设中,推进了银政、银企对接,让全国最大的移民镇的百姓真正把柴湖当家乡,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把金融服务的路铺到老百姓的门口 钟祥柴湖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人民网李海霞摄) 钟祥柴湖,是中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也是荆门农业转型的缩影。 “ 40多年前,4.9万河南淅川为修建丹江口水库辗转搬迁到钟祥柴湖。” 荆门市委常委、党组副书记、副市长胡功民介绍说,受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制约,柴湖经济金融发展处于长期落后状态。 “截至2013年末,全镇仍有贫困户7000户,贫困人口达2.6万人。”柴湖镇镇委书记栗建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3年,湖北省将柴湖振兴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省领导4次现场办公调研。” 在反复的调查思考中,柴湖也找到了破解金融瓶颈的“药方”。“推广建设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就是要突破金融机构在农村网点不足的瓶颈,把‘银行’开到村民家门口。”人民银行荆门中心支行行长王兵说。 王兵介绍,荆门金融机构利用这一阵地,将人民币反假、个人征信知识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银行卡支付、国债、银行存贷款和农村医保、社保等金融服务都延伸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在距离柴湖镇11公里的四新村,记者见到了金融惠农联系点的承办人赵宏波。“现在村里人取移民补贴、新农合、新农保方便多了。”一谈到自己的联系点,赵宏波就打开了话匣子,“我这个点一天就能办理十几笔取款转账,以前村里的人都要走很远的路程到网点才能办。” 据王兵介绍,以前,柴湖镇共有5个营业网点服务10万人,平均3-4公里才有一个网点。截至今年8月底,柴湖镇54个行政村已建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64个。“让镇里的每个人都能快速的取到钱。” 记者在采访赵宏波的金融惠农联系点感慨颇深,“打破金融服务的‘二元化’,让老百姓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现。” 将信贷集中到土地流转承包者手中 四新村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平杰在介绍大棚收益。(人民网李海霞摄) 2013年前,10万柴湖人,人均七八分田,农业发展不足,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严重拖住了柴湖振兴的步伐。 如今,四新村整村1500亩土地已全部流转,是柴湖镇农业调结构的示范基地。柴湖镇农业转型已露曙光。 寿光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赵平杰,是承包四新村流转土地的三大企业家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能人”。一进合作社的大门便看到墙上悬挂着省市各级领导前来视察的照片。 “从2011年开始,总共流转590亩土地,投入400多万元。” 赵平杰告诉记者,2013年,合作社因资金瓶颈问题,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对此,王兵也深有体会,“柴湖信贷投放严重不足,2013年末,贷存比不到11%,贷款余额多年维持在1亿元的水平。” “随着土地集中流转,原来给农民个人5万的贷款额度已经不合时宜了。”王兵说,人民银行多次专门现场“问诊把脉”,在农行、邮储银行和联社的支持下,涌现了“惠农贷”、“助农贷”等独有的信贷政策。 “合作社先后从银行贷了700万。”赵平杰欣喜地说,“差不多都是政府贴息,这么好的事以前是想也不敢想。” “一个蔬菜大棚投入3万,一年纯收入就是2万。” 赵平杰还告诉记者,最低可容纳300多人就业,人均收入在1万元左右。“出去打工的人大多回来了。” 和赵平杰一样幸运的,还有利用150亩流转土地种植花卉的三鑫公司老板杨子志。他告诉记者,自己拿到了“惠农创业贷”的200万贷款,有效地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 在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柴湖信贷投入明显改好转。“截至8月底,柴湖新增贷款8700万,超过前几十年贷款总额的80%。”王兵说。 采访中,大家的共识是,金融机构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弘扬公正平等的核心价值观就要转变服务思路。“以前要农民来找金融机构,现在我们要主动走上田间地头,倾听百姓所需,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王兵如是说。 用信用建设培育多主体诚信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融支持不能仅仅停留在‘输血式’的扶贫扶弱,还要在增强‘造血’功能,培育平等诚信的价值观上下功夫。”王兵在采访时说,“除了普惠金融服务示范区外,新农金试点还将重点打造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区。” 王兵介绍说,涵盖全部经济主体信用状况的“大柴湖信用信息网”正在建设中,“已收集完毕7万多户居民的信用信息。” 记者了解到,人行荆门市中心支行在柴湖镇全面实施“信用文化进村入户、信用信息数字共享、信用主体增信成长、信用评价创新提升、信用支持扶持对接、信用服务支农惠农”六大信用工程。 “建成后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将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向信用等级较高的经济主体倾斜。”王兵说。 截至目前,柴湖镇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信用乡镇”,54个行政村中评选信用村44个,信用等级已建档评级农户数达1.8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6%。 记者看到,新农金相比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着眼更远、内涵更深、外延更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农金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柴湖金融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