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粤东西北不少农村乡镇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没有金融服务机构,缺乏基本金融设施,农村居民取款难等金融服务问题突出。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发挥金融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作用,省政府决定用一年时间在粤东西北地区开展普惠金融“八项行动”,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农村地区推广和普及基础金融服务。 如何在改善农村地区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不受固定地域限制的新型金融支付手段,让村民像城里人一样享有便捷、多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在广东省内,农行等多家机构通过助农取款点创新,有效补足了最后一公里的金融空白,使得广大农民得以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八旬老农取款不再翻山越岭 深秋的一天,惠州市横沥镇翟村村口的农机商店里,80岁高龄的翟国荣老伯正在提取他和老伴的新农保养老金。“以前取款要坐摩托车到镇上,来回一个小时,既花钱又不安全,像我这么大年纪,根本没有司机敢载我。自从农行在村里装了这么一部‘机子’,随时可以来取钱了,帮了大忙。” 翟老伯所说的“机子”就是农行“金穗惠农通”转账电话。说话间,翟老伯将惠农卡递给农机店店员翟大姐,刷卡、输入金额、密码,嘀嘀两声,交易凭条输出,两分钟不到,翟老伯领取了现金,并在登记本上按上红手印。 “全村300多户,都到我这儿取款。10月份就有60多笔。确实方便,特别是年纪大的村民,解决了大问题。年纪大一点的人,不识字,我们就请他们在登记本上按手印。登记本也是农行做好了提供的。农行这个转账电话,操作简单方便,像我这样没多少文化的人都能操作。”翟大姐笑着说。 一年实现乡村助农取款全覆盖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项支农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惠农政策,并依托银行卡发放。但由于大部分农村乡镇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没有金融机构网点等金融设施,农村居民连取款、转账等最基本的金融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 在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指导下,全省金融机构加快行动起来。自2012年起,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启动了金穗“惠农通”工程,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通过在农家店、农资站、卫生站、小卖部等地方建立工程服务点,加大以转账电话为主的电子机具布放力度,扫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并不断完善其金融功能,实现跨行交易,极大地方便群众进行本(他)行查询、转账、小额取现,信用卡还款、理财(定活通)、缴费、社保卡余额查询等操作。 目前,广东农行在乡、镇共设立“惠农通服务点”13030个,电子机具布放数量达4.1万台,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超过50%。今年以来累计实现交易14万笔,交易金额32亿元,服务点覆盖面及交易量居同业首位。 在翟老伯所在的惠州市,农行惠州市分行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在1052个自然村,设立“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1400多个,实现惠州全市行政村100%覆盖。助农取款工程将金融支付服务渠道延伸到了村一级,农民持有“惠农卡”可实现足不出村、无风险支取生产生活所需的小额资金,还可以实现社保金缴交,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金融办《广东省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方案》,一年内,全省助农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要实现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全覆盖。 ■金融机构在行动 广东农行深化金融公共服务 助力农村金融环境改善 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以享受存款、贷款、汇款、取款、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做到“基础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区域全覆盖,是落实农村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农业银行广东分行发挥国有大银行优势,通过创新和资源倾斜,践行农村普惠金融改革。 优化网点延伸渠道建农民身边的“小银行” 为优化农村金融布局,近年来,省内不少银行机构开始自主提高乡镇网点覆盖率。其中,广东农行就正在积极推进网点布局调整,制定网点布设规划,逐步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布局人工网点,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通过加大普惠金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据了解,目前,广东农行的标准化营业网点已覆盖全部县域及70%的中心镇。此外,通过加大自助设备投入和自助网点建设,农行也将布点的速度加快,该行目前在县域布放柜员机3000余台,设置离行式自助网点近700个,是广东省人工网点最多、自助网点最多、自助设备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 同时,随着农民消费升级普及,该行也积极在农村探索“流动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移动支付等新型渠道的推广应用,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和城里人一样方便地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功能。 “百姓怎么方便,我们就怎么服务。”广东农行农户金融部负责人对笔者表示,该行近年来强力推进的“金穗惠农通”工程,加快了金融服务触角的延伸广度和深度,开辟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新领域。 整合农村服务把惠农政策送到农民手上 农村金融触角的延伸,既惠及了农民,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机遇。农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日趋改善和银行卡的普及应用,以银行卡为载体,金融机构可以开发和创新更多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综合效益,从而使助农金融服务更具生命力。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各项支农补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惠农政策,并依托银行卡发放。广东农行加强与地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沟通协调,促成将新农合、新农保资金、农村公用事业代收付、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等通过农行“惠农卡”形式合并发放和办理,为政府惠农补贴发放搭建安全便捷渠道,把国家惠农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 目前,该行共发放惠农卡582万张,代理各类涉农项目337个。依托农业银行广覆盖的网点和遍布村镇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广大农民除享受均等化的基础金融服务外,可以方便地完成就医报销、养老金、惠农补贴资金领取、公用事业缴费等,共同分享金融现代化成果。 过去,新农合医院费用报销周期长、医院垫付部分费用资金压力大、老百姓报销费用不能及时到账等问题突出。2011年开始,广东农行就积极构建新农合项目金融服务网络,通过专用网络链接定点医疗机构,将门诊补偿、住院登记、出院补偿结算和业务查询等服务通过自助系统延伸到村,并通过设立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为参合农民提供领取医疗报销款服务。惠农卡既是新农合的参合凭证,也是农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电子化载体。 那么远,这么近 ——细数粤东西北最偏远又最贴近的助农取款点 海岛上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汕头市南澳县地处交通不便的孤岛,海岛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5万人。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位于南澳县城西北面山区,离县城约20公里,交通极不便利,属于金融服务空白村,长期以来村民存取款都要到县城办理。 2012年5月,农行在该村设立“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及农村反假币工作服务点,为海岛村民提供便民惠农金融服务,定期派工作人员宣讲普及金融知识、维护设备机具。依托“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村民能便利提取使用“农村征地赔偿款、乡村年终结余款”等涉农代发资金,满足了海岛村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真正做到“惠民利农”。 瑶寨里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内的三排镇、香坪镇、涡水镇等瑶族乡镇,大部分村寨都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些瑶族同胞居住在海拔高达800-1000米以上的大山里,气候恶劣,交通闭塞,耕地少,山岭多,当地瑶族同胞办理金融业务极其不便。 依托当地小商店、卫生站,农业银行设立了“金穗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村民凭银行卡就可以享受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服务且不缴纳任何手续费,这为没有金融网点、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带来了金融新气象。截至9月末,农行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共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47个。其中南岗王东坪村和谐商店的“惠农通”工程服务点满足了周边8个自然村5000余瑶族村民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 茫茫库区中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河源市新回龙镇位于东源县西部,属新丰江水库库区,距离东源县城98公里。小镇境内峰峦起伏,山林茂密,对外公路全部延山修筑,蜿蜒曲折、崎岖难行,遇上雨季山林塌方更是无法通行。村民的金融服务得不到保障。 为解决东源县水库库区居民的金融需求,除在库区建设金融物理网点外,农业银行于2013年11月在新回龙镇下洞村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并在今年5月对东源县水库库区辖属新回龙等三个乡镇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进行内、外部环境升级改造。改造后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辐射该镇周围10个行政村、惠及周边2000多农民。为保证服务点正常运转,农业银行维护人员每月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往返200公里近3个小时,对服务点进行上门维护。 大山深处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韶关南雄市是粤北重点林区之一,现有林地面积216万亩,森林覆盖率63.5%,丰富的森林资源使南雄市成为山青、水绿、环境优美的生态市。然而,也给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的林区村民办理金融业务带来诸多不便,当地偏远林区村民存款、汇款、转账领取粮食直补款、新农保,要长途奔波数小时到县城银行网点办理。 为解决南雄偏远林区村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在南雄全市林区、山区共设立了“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112个,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轻松便捷地完成金融业务,有效改善了偏远林区比较落后的金融生态现状,为当地农民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省界线上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那毛角村位于廉江市青平镇,与广西交界,耕地面积3100亩,是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水库移民村。位于该村村委会医疗站的农业银行“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设立于今年3月,服务辐射16个自然村、惠及800多户农民。 “家门口取钱,很方便,感谢农业银行为我们村民办了件大实事,大好事!”那毛角村支部书记林荣进的感激发自肺腑。离村20公里才有银行营业网点,交通不便,村里老人的养老金支取问题成了压在村干部心头沉甸甸的石头。现在村民在村里就能取到钱,对留守的老人们而言确实贴心又便民。 一块牌子、一张桌、一部电话、一张卡、一张流程图、一支笔、一本账、一盒印泥,构成了青平镇那毛角村农行“金穗惠农通”工程最基本的服务单元——助农取款服务点。农行通过对助农服务点上门培训,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辅导,使每一个助农取款点都熟练地掌握了“惠农通”机具基本操作。截至今年9月底,青平镇布放金穗惠农通机具接近30台,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海拔最高处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韶关市九峰镇位于粤北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000米,面积186.39平方米,农业人口20468人,山区地广人稀,海拔较高,山区居民要存取款、支取养老金或是领取医疗费用,需要下山进城花费两个多小时,如遇上农忙时节要取现钱应急就更不方便了。 2014年6月,农业银行在九峰镇设立了助农取款服务点,一块亮闪闪的“金穗惠农通助农取款服务点”招牌、一张功能齐全的惠农通金穗卡、一部“神奇”的转账电话,“银行”开到了山区农户的家门口。不论时间早晚,只要村民有需求,现金随到随取,还能进行账户查询,村民们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心里乐开了花。在墟日、节假日,银行走进山区到取款点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宣传活动,真正实现金融“零距离”。 最偏远处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兰石镇是位于湛江吴川市的偏远乡镇,通往市区的道路崎岖,下雨天更是泥泞坑洼。在农业银行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设立之前,镇上的百姓办理银行业务要先搭车到镇汽车站,再乘坐每40分钟才一班的公共汽车到市区中心,再转车到农行营业网点,一来一回得花上至少3个小时,还要花费20多元的车费。 2012年6月,农业银行在镇上的兰石亚燕日杂商店设立了“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村民可以直接在服务点办理存取款业务,免去了长期的长途奔波之苦。谈起这个服务点给村民带来的便利,店主林亚燕不无感慨:“在这个偏远小镇,设立服务点能方便村民取款,还代理财政局发放种粮补贴款,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带来了便利!” 服务能量超大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 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风岗村委玉婵商店“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成立于2012年5月,辐射了风岗村周边的罗坑、大陂、寨下、河东、下龙、南滩、横汉、东埔、坑口、桂村等10多个行政村,为1.6万多名村民提供便利金融服务。 每逢圩日,来服务点取款的村民将小店围得水泄不通,服务点店主经常不辞辛劳地提前到15公里外的永汉镇农业银行取钱作备用金。今年前9个月服务店交易笔数达1.3万笔,助农取款总额116.10万元,交易业务量在惠州全市“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