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冬季来临,我们待在室内的时间变长,很多人咳嗽、喘憋的情况随之加重,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沉默的杀手”——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诊断“金标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征,由于呼吸道异常或肺泡受损导致的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疾病。 慢阻肺早期病人没有明显不适,且简单的拍胸片也很难发现,唯有通过肺功能检查才能发现端倪。 专家表示,肺功能检查能够反映肺部呼气和换气功能的受损程度。慢阻肺患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有利于尽早识别疾病进展速度和评价管理效果,轻度、中度慢阻肺患者每年检查一次,重度以上患者需每6个月检查一次。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两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施焕中介绍:“慢阻肺最基本的疗法是吸入疗法,吸入的药物有两个方面,一个可能有激素,另外一类就是扩张支气管的药物,我们叫支气管扩张剂。慢阻肺目前国内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手术,特别是一些微创手术。” 这些慢阻肺的误区 你知道吗? 得了慢阻肺就不能运动了吗?没症状时是不是不用管?慢阻肺的误区,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误区1:慢阻肺在不发作、不喘的时候没必要用药? 施焕中:觉得自己好了就不再用药,肯定是不对的。即使没有症状,一些基本的吸入药物还是要坚持使用。 误区2:得了慢阻肺就应该静养,不能运动? 施焕中:得了慢阻肺还是应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病情到了极重度,已经没有能力运动了,我们会有一个呼吸操,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做呼吸操,对病人的康复、体力的恢复肯定是有好处的。 误区3:害怕激素的副作用,拒绝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
施焕中: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首先,吸入激素的量很小,副作用十分有限;第二,我们强调吸药之后要漱口,把残留在口腔内的药物排出去,真正在体内的部分相当少;与病人病情加重所导致的症状加重和全身的损害,副作用是很小的。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