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匠心“守”艺人,照亮三百年的传承之路

2025-05-19 12:41  发布:中乡网  
         中乡网河南讯  5月18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灯笼画代表性传承人、省民间艺术人才高级艺术师内黄县马上乡东四牌村张四清正在临摹灯笼年画和雕刻模版及教女儿张添添临摹灯笼年画。一盏灯笼,照亮的不只是节日的夜空,还有中华文化的根脉;一幅灯笼画,描绘的不只是神话传说,还有一位匠人的执着与梦想。张四清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灯笼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守护着这门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并在时代变迁中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守艺:传统技艺的延续
        内黄木版灯笼画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豫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朴实的艺术风格著称,内容多为十二生肖、神话人物、红色英雄等,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记忆。张四清自幼跟随父辈学习这门技艺,十几岁便开始临摹年画、雕刻模板,掌握了从选材到印刷、绘画、组装的全套工艺流程。
         在电子灯饰盛行的今天,纸灯笼几近消失,但张四清始终没有放弃。他深知,灯笼画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一代人童年的回忆、一种文化的象征。他坚持手工制作,用心雕琢每一幅画面,只为保留那份原汁原味的传统之美。
二、创新:让传统走进现代生活
         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张四清没有固守成规,而是积极求变。他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保留木版印刷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卡通人物、动漫形象等年轻一代喜爱的元素。他还引入电子光源替代传统的蜡烛,提升了灯笼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使其更适合现代家庭使用。
        这种创新不仅让灯笼画焕发新生,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他的作品不再只是民俗节庆的点缀,而成为了一种文化产品,走进了日常生活,甚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三、传承:女儿接棒,非遗薪火相传
        张四清和他的女儿,用行动诠释了“守艺人”的担当。更令人欣慰的是,他女儿张添添——一位美术专业出身的90后教师——也投身其中。她用自己的审美和创意为灯笼画注入新活力,绘制出符合当下审美的卡通图案,再由父亲雕刻上板,形成“老技艺+新设计”的完美融合。
          这种跨代合作,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接力。张添添的加入,也让木版灯笼画拥有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教育课堂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四、价值:非遗文化的时代意义
         张四清的经历告诉我们,非遗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可以活化、可以发展的文化资源。他在困境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最终让这门技艺重新焕发生机,也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如今,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大众文化自信的增强,非遗正逐渐“热”起来。张四清的故事,正是无数非遗传承人的缩影,他们用双手守护匠心,用智慧连接古今,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图文来源:河南省内黄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 翟书生)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