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提“智”向新,奔向未来

2025-05-07 10:44  发布:中乡网  

  伴随着技术日新月异,机器人产业加快提“智”向新。政策端、市场端同频共振,新赛道日渐开阔,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有机构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4000亿元左右。

  机器人“出圈”前景广阔

  从参赛马拉松,到更智能地在工厂“忙活”,这个春天,机器人火热“出圈”,整个产业踏上风口。

  新产品、新应用密集推出。3月11日,智元机器人发布双足智能交互人形机器人灵犀X2,集齐运动、交互、作业等功能;仅隔一天,3月12日,优必选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发布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计划于二季度开始交付。

  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14.9万套和260.4万套,同比分别增长26%和20%。

  产业持续升级、加速进阶。以刚跑完马拉松的机器人“旋风小子”为例,它的上一代产品于2024年5月会走,6月能跑,7月完成双腿跳和单腿跳,10月开启跳舞技能……“成长”速度超乎想象。

  业界发力,政策举措同样给力。中国设立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资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机器人+”供需对接和推广应用,提升产业链韧性;央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集聚……全国多地积极行动,由研发侧到应用端的布局走深走实。

  产业链合力夯实根基

  机器人火热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厚积薄发。

  走进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臂从操作箱内取出一个个原料,加工、检测、清洗、涂油,制成谐波减速器中的柔轮。

  谐波减速器被称为机器人的“关节”,对技术、工艺要求极高,曾长期被国外垄断。这家“小巨人”企业持续攻克材料选型、柔性轴承等技术难题,将传动误差控制在10弧秒以内。今天,国产谐波减速器在国内市场份额已超40%。

  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5指量产版灵巧手,实现对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精准测量与精细感知;雷赛智能的高性能伺服电机,提升了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宁德时代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可为机器人提供更强劲动力……从机械臂、传感器到电池、本体制造,几乎机器人的每个部位,都有国产供应商在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已形成覆盖上下游各领域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自主化率、产品竞争力、重点行业渗透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国投招商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宋洪军说,虽然当前仍面临运动控制算法、高精度传感器等瓶颈,一些环节“卡脖子”尚未根本解决,但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向深布局。

  把准方向攀高求进

  走进位于北京首钢园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只见工程师们身着穿戴设备,通过遥操作方式,控制机器人准确完成浇水、插花、叠衣服等动作。

  中心负责人张钦锋告诉记者,高质量的数据集是机器人理解世界的入口。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实训“密度”,快速积累数据,推动演进升级。

  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无问芯穹通过自研技术,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芯片上的协同运行;稀宇科技不断突破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加速AI智能体的开发……这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模式,推动着来自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等环节的入驻企业通力合作,一批前沿技术加快涌现。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把步子走得更稳更坚实,才能让机器人向前的每“一小步”,都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一大步”,实现从“跑完半马”到“奔”向未来的跨越。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上一篇:扩投资,多方发力显成效(锐财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