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根据中央精神,山西省即将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后,山西省将进一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确保扶贫措施到村到户。 精准扶贫是针对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底子不清和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与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所采取的更加有效的扶贫手段,通过准确识别对象、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将“漫灌”变为“滴灌”。 为保证精准扶贫实施到位,今年以来,山西省进一步健全干部住村帮扶机制,实行了省领导全参与、分别联系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包扶一个贫困村,实现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的联系帮扶制度;省委办公厅制定印发《干部下乡住村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制度》,在现有6010个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包村增收领导干部范围,组织万名以上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村,实现全省贫困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全覆盖。 全省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在以往包乡包片的基础上,重点包扶贫困村,省、市、县三级组织9519支工作队、2.7万名工作队员进驻贫困村,配合村委会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通过调查贫困状况、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为发挥贫困村大学生村官作用,山西省印发《关于在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贫困村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意见》,安排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帮助开展建档立卡,设立贫困村精准扶贫帮扶到户试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村官实施示范创业项目带动贫困户生产增收。 同时,省扶贫办成立了建档立卡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并在3个县9个村开展了建档立卡先期试点工作基础上,组织举办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培训班,全面启动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逐村逐户精准扶贫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