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西南风筝王”结缘风筝30年 让四川风筝放飞国际

2019-08-28 10:10 来源:封面新闻

  “这是中华龙风筝,这是运动风筝,这是盘旋风筝,这一只风筝上面画的是川剧脸谱……”近日,在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府河公园,有“西南风筝王”之称的风筝大师邓静正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一一放飞。成都的午后阳光格外毒辣,却挡不住他对风筝的热爱。“邓老师对风筝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所以他一定要向大家展示完美的放风筝技巧。”朋友在一旁说道。
  风筝,又称“纸鸢”或“纸鹞”,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家住沙河源街道王贾社区的邓静,今年46岁,制作风筝整整30年。从幼时自学扎风筝到如今致力于风筝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这位风筝达人书写着不平凡的“风筝人生”。


  邓静(中)与明静风筝队的队友。

  邓静手工制作的风筝。

  六岁起自学扎风筝 刻苦钻研拜师学艺
  邓静祖辈多从事手工业,他从小便对手艺活儿耳濡目染。初扎风筝,邓静才6岁多。“那时,农村物质条件不甚充裕,孩子们的童年时光缺乏玩具作伴,因此每逢春天油菜花盛开时节前往户外放风筝,便成为了人人期盼的一件乐事。”邓静回忆道,“那时家人忙,无暇为我扎风筝,于是便想着自己动手寻找乐趣。”他先是从姐姐的作业本上撕下几页纸,偷偷拿出家里缝被子用的线,再找来几根粗竹条,模仿风筝的形状做了一个王字形结构的“衣裳风筝”。可惜,邓静兴奋地牵着它跑得满头大汗,风筝要么在地上拖行,要么在空中打转。但是他没有因此放弃,一直摸索扎风筝的技巧。9岁时,邓静扎出了人生中第一只能放飞的风筝。此后,他因自制的风筝总比同龄人的飞得高,而成为了一众孩子里的“风筝红人”。
  16岁初中毕业后,自小爱扎风筝的邓静选择一头扎进传统风筝手工制作中去。起初,家人不同意他以此为生,他便瞒着家人,以夜晚“守鱼”为借口,在自家鱼棚中偷偷钻研。鱼棚里没有电灯,邓静只能借着烛光扎风筝,工具也仅有一把小刀和一个打火机,时常做到凌晨3、4点才回房休息,有时甚至熬个通宵。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3年后,邓静的风筝作品参加成都首届凤凰山风筝节并获三等奖。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也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邓静决定拜风筝大师左明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左老师做龙形风筝时,龙头扎得很漂亮,我多方打听到他的住址后,就慕名前去请教。”骑自行车从王贾社区到九眼桥致民路,单程需花费1个小时,邓静至今犹记得,“当时刚刚入伏,每次都满头大汗。”他每周坚持拜访左明1-2次,敲门问候一句“左爷爷”,在左老师开门的间隙“瞟一眼客厅墙上挂着的龙头”,便觉得十分满足。1个多月后,邓静的坚持终于打动了左明,左老师邀请他进门喝茶小坐,二人间的师生情谊就此展开。
  1997年,左明逝世,邓静在同年成立了“明静风筝队”。提起两人之间的情谊,邓静几度哽咽。直至今日,明静风筝队依然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各种风筝比赛,主力队员虽然只有十余位,但邓静称“大家全都是真真正正热爱风筝的人”。


  108个脸谱构成的桃园三结义风筝。

  邓静放飞“超级龙”。

  巨龙风筝“载人上天” “九龙齐飞”气势磅礴
  1995年四川省第二届风筝比赛获金牌;1999年代表自贡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暨第九届全国风筝比赛为四川风筝夺得第一枚金牌,并另获一枚铜牌;2000年参加第十届全国比赛,荣获三枚金牌与三项最佳……诸多荣誉加身,但在邓静看来,“我还是那个简简单单喜欢风筝的人”。
  对他而言,风筝不仅是儿时的玩伴,更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不懈追求。2003年,他制作的巨龙风筝在簇桥太平寺机场成功实现“风筝载人上天”的梦想,一时间引发轰动。据悉,这架被邓静称为“超级龙”的风筝共花费5个多月时间制作,骨架部分用约600根竹条制成,全长150米,重20余千克,除去龙头外的腰身部分共108节。当日,“超级大龙”成功将一位50公斤的男子牵引至双脚离地近3米处,引得大家拍手称奇。
  川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形形色色,充满了巴蜀特色。邓静介绍,这只2004年制作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风筝,是他参照了川剧脸谱,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风筝由108个脸谱组成,放飞时浑然一体,此作品还获得了全国风筝最佳创作奖。
  在邓静看来,“玩风筝也是在玩艺术,既然要玩,那就要玩到极致。”传统风筝制作讲求“扎、糊、绘、放”(即绑扎、表糊、绘画和放飞)四艺,样样都是其毕生精益求精的目标所在。因此同样的风筝他会反复制作,他不认为反复是浪费时间,而将其视作修炼技艺的“磨刀石”。“风筝需要反复做,力争一次比一次更精美。”邓静说,他的得意之作“九龙齐飞”,便是反复钻研的成果。左明在世时,邓静曾与他共同将这一创意付诸实施,但观感与放飞效果不佳。邓静兀自钻研,终于在1998年历时10个月,制作出工艺精良、造型优美的“九龙齐飞”。这一龙形风筝的首部由8个稍小龙头围绕一大龙头组成,腰身呈梅花状,共扎了10000余次,由3000多根竹条制成,风筝起飞后,九条龙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部分作品展示。

  倾力传承风筝文化 四川风筝飞向国际
  为了将风筝文化传承下去,邓静经常带领团队做公益活动。他们在成都市武侯区三河小学、大邑王泗中心校,邛崃桑园小学等学校开设每周一次的风筝文化课,并且与多所学校合作建立“青少年风筝实验基地”,教授风筝的历史以及风筝的制作。
  同时,作为四川省风筝协会副秘书长,邓静还肩负着将四川风筝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他多次组织举办风筝活动,2019年,由四川省风筝协会协办的国际风筝节在成都举行,参与及参观人数高达几十万人。他希望通过做活动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风筝文化,亲眼目睹各式各样的风筝风采,体会到风筝的魅力。
  “我希望更多人可以去了解风筝文化,也希望我们四川的风筝能够在全国乃至国际闻名。”邓静说,目前,通过融合巴蜀文化,四川风筝已经独具特色,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多次在全国风筝比赛上获得团体第一名。下一步,邓静将继续带领团队在各项风筝赛事及风筝活动上争取获得更优异的成绩,让四川风筝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他的风筝梦,将飞得更高、更远。
  华西社区报记者 胡慧媛 张今驰 实习生 党格致 李昕诺 摄影报道


 

 
 
责编:玉玲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乡网,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092-6118 蜀ICP备13027954号-1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