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农村教育 • 正文

公益课堂兴起“抢课潮”

发布时间:  

“手腕再稳一点,注意观察线条的轻重变化。”9月21日,内江市市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会议室内,硬笔书法老师荣昌吉细心指导孩子练习笔法,30名小学员低头临摹,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而在隆昌市文化馆,“七点半课堂”吸引了不少青年,他们利用下班时间积极参与瑜伽、书法、茶艺等课程的学习。

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内江各地纷纷推出公益课堂,一系列周末班、夜间课错峰开课。这些免费开放的课程,将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艺术素养放在首位,成为颇受内江青年、儿童欢迎的“精神充电站”。

看火爆程度

名额很快被抢光多项课程受欢迎

“我们上次公益培训的报名时间发出后,30个名额当天就被抢光了,后续还有不少家长打电话咨询名额。”谈及开放报名后的“抢课潮”,内江市市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李玲直言“始料未及”。

同样火爆的场景也在隆昌市“七点半课堂”开启报名时上演——最受欢迎的课程在30分钟内满额;其他的瑜伽、古典身韵等课程总共206个名额也是开放当天就被“秒光”。

谈及为何“抢课”,学员家长刘娟觉得,是因为认可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延续性。“我家孩子在春季学期报名参加了国画培训班,不仅学会了不少国画技法,还会在画花鸟的时候主动给我讲梅、兰、竹、菊的寓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浓厚了不少。”刘娟说,这次听说秋季学期的国画培训班开班,孩子主动提出要续报课程。

应对课程的供不应求,内江各县(市、区)也积极搭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拓展供应渠道。隆昌市文化馆“七点半课堂”和青少年公益培训班目前均已连续举办6期,累计服务本地青年居民18000人次、青少年19000人次。其课程从瑜伽、有氧健身、古典身韵,拓展到茶艺、软笔书法、手机摄影以及舞蹈剧目等,大都广受欢迎。

感民生温度

公益属性优先供需精准对接

内江的公益课堂为何会如此火爆?

“我认为课程的‘火爆’源于对青年需求的精准捕捉。”隆昌市文化馆馆长陈刚介绍,在课程设置上,该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问需于民,最终确定了茶艺、手机摄影、有氧健身等课程。

在授课方式上,隆昌市文化馆也尤为注重课堂的“情绪价值”与“社交赋能”,在搭建学习平台的同时,为当地青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场域。

学员王霞尤为喜欢课堂的社交属性,直言改变了此前“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既能掌握新的技能,又可以认识更多同龄人。”

课堂的公益性也是出现“抢课潮”的重要因素。“课程免费还专业,解决了我们带娃的大难题。”刘娟的话道出众多参与家长的心声。

“孩子学习用的所有教具,包括纸张、笔墨都是由中心提供,完全免费。”李玲介绍,未来,该中心要继续在课程设施上下功夫,在做好现有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相关资源、征求群众意见,谋划新的一批课程。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