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千百年來,這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然而,現實生活中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然讓許多老百姓頭疼不已。 今年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如何更好地解決農牧民群眾看病就醫難題?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桑根達來鎮中心衛生院扎根基層,千方百計減輕農牧民群眾醫療負擔的做法,為全區各地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與啟示。 鄉鎮衛生院作為與群眾聯系最密切、服務人口最多的基層醫療機構,是弘揚和發展民族醫藥的主要載體。桑根達來鎮中心衛生院的實踐告訴我們,鄉鎮衛生院可以大有作為。他們把傳統蒙醫療法與現代醫藥相結合,減輕了患者的就醫成本,提高了醫療效果,更好地服務了群眾。 長期以來,農村牧區醫療衛生條件差,農牧民“有病不醫、因病致貧”現象十分突出。參加新農合的農牧民,在桑根達來鎮中心衛生院住院治療期間,國家基本藥物予以全額報銷。藥品零差價銷售和國家基本藥物網上採購,使前來就醫的病人明顯增多,提高了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利用率。在醫改陽光的普照下,農牧民的個人負擔得以減輕,健康水平進一步改善。 面對“三級醫院人滿為患、鄉村醫療機構門可羅雀”的被動局面,如何讓病人向基層下沉,實現不同級別醫院有效分工?桑根達來鎮中心衛生院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服務模式,為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提供了治本之策。 醫乃仁術。與大多數鄉鎮衛生院一樣,桑根達來鎮中心衛生院也面臨醫護人員少、服務半徑廣、工作內容多等問題,但是醫護人員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認真開展隨訪,確保牧民足不出戶就能看上病,成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一面鏡子,為基層醫療衛生界愛崗敬業樹立了行業標杆。 醫療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把現有的醫療衛生力量落實到人民群眾身邊、落實到最基層﹔讓群眾看病難變成看病易、看病貴變成合理負擔,讓人民享受到滿意的醫療衛生服務。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沒有農牧民的健康,何來農村牧區的小康?希望有更多的桑根達來鎮中心衛生院涌現出來,真正實現廣大農牧民病有所醫的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