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县乡视点 > 广东:充实文化内涵,建设诗意乡村
       日前,茂名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信宜市镇隆镇人民政府就“镇隆特色文化与建设新农村”议题进行座谈,众多嘉宾学者和领导干部就议题进行了交流。这样一个视角新颖、颇具文化品位的交流,可以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笔者也应邀参加了交流并实地考察了镇隆的部分文化遗存。有的人也许会问:这些文化遗存与新农村建设有何关系?按照流行的思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以这些文物古迹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这当然是对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搞不成的。当前,乡村旅游热正方兴未艾,游客众多,由此激发了古老乡村的活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从乡村的自然地理、人文底蕴、作物产业等多方面挖掘乡村的经济潜力,全方位释放乡村的经济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可取渠道。
不过,也要看到,经济建设不能代表乡村建设的全部,而且单纯的经济主义也搞不好经济。这好比一个只钻在钱眼里的人,由于格局太小,反而无法打开局面。所以,就文化而论文化,就搞好乡村文化底蕴而论乡村建设,反而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就是“天人合一”。天与人的关系搞得不好,会造成自然性的蒙昧或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前者如中国乡村的某些原始迷信,后者如现代城市的工业污染;如果天与人的关系搞得好,人就能够“诗意地栖居”。从人类文明史看,到目前为止,最能引发人类诗意栖居想象的,无疑还是“天人合一”的农业文明。中华民族为什么成为诗歌的民族?因为农业文明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诗意无疑是乡村文化最主要的内涵。打造诗意乡村,不仅仅是留住中华民族农业文明的根,也是为现代城市留一条回“乡”的心灵之路。一种成熟醇正的乡村文明,就像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大地一样,有着天然的质朴真诚、刚健清新,潜移默化地融洽着人类生存的意义感和归宿感。表面的“鲜艳”吸引的是眼球,深蕴的魅力吸引的是心灵,只要乡村真有让人安身立命的魅力了,不怕“远方”的客人不来。在解决了温饱或小康问题的前提下,谈论诗意乡村的建设就不再是不切实际的,而是允许的、应该的。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开展新农村建设,还要注重以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加以引导。名胜古迹、文物遗存等,作为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先人生活和既往社会的客观见证,本身已超越价值判断,是可以、应该甚至必须保留的,它们为后人留下了对生活的追忆和反观。如何对待、解释之,则考验我们鉴别文化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社会主义文化是最具人民性的文化。只有社会主义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真正凝聚乡情民心,纯洁乡风民俗,稳定乡村社会。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持一分为二的眼光,对于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继承中华美德、延续乡村文脉的正面因素,应大力弘扬彰显,但对于那些封建性、等级性、宗法性过强的因素,则宜以批判的眼光解说清楚并在精神上扬弃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否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社会主义的文化理念和真善美的社会理想是否已如春风化雨一般影响及每一位乡民。
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化经济,大规模地带动了人口集中,推动了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成为某种“历史趋势”。但是,乡村是不应该被消灭的,也不可能被消灭,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有可能改变方向。中国的乡村人口还占很大比重,搞好乡村建设刻不容缓。现代乡村文明,作为天与人、自然与人文、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中介、过渡或者说缓冲状态,如何才能搞得更好,更有魅力,在人类生活中发挥更到位的作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茂名网 潘永辉)
推荐: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日前,茂名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信宜市镇隆镇人民政府就镇隆特色文化与建设新农村议题进行座谈,众多嘉宾学者和领导干部就议题进行了交流。这样一个视角新颖、颇具文化品位的交流,可以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虑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笔
标签:
来源:茂名网时间:2017-08-03 16:23作者:江山多娇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