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我市必须立足现有的农业特色和优势,牢牢把握产业升级这个有力的抓手,做强做大,彰显特色,才能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产业升级:让农业强起来
我市西红花产业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全市西红花种植面积约3260亩,干花丝年产量约2000公斤,产量占全国市场的40%,占全省的75%,是全国最大的西红花产地。
“品牌意识欠缺、技术支撑乏力、扶持力度不强,是我市西红花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根源。要做足产业升级文章,强规划、树品牌、重扶持,做强产业发展根基。”结合西红花产业发展现状,张红平委员认为,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我市西红花产业的比较优势,集中各方力量,将我市的西红花产业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战略性农业产业。
不少来自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认为,除西红花产业外,草莓、茶叶、柑橘、莲子、油茶、干果等特色农业产业虽然在我市全面开花,但也同样遭遇各种发展瓶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农业产业升级可以借鉴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在谋求一二三产融合中强化城乡统筹,夯实产业升级这一基石。
项目支撑:让农村美起来
王运委员来自钦堂乡,是个典型的农业“创二代”。在她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田园综合体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王运说,钦堂乡一直致力于创建“美丽乡村示范乡、全域旅游样板区”,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创意体验、田园飘香、山居野趣”的“诗画田园小镇”。而放眼全市,各镇各村的“美丽建德”建设也一直热火朝天。“田园综合体项目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的升级换代。当前,我市草莓小镇项目成功争取到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希望还能有更多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我市。”王运委员表示。
乡村旅游:让农民富起来
当前,我市“美丽建德”建设如火如荼,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向“美丽乡村”建设要“美丽效益”,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政协委员、市工商联秘书长林志强看来,建德有不少乡村可以通过乡村旅游来带动农民致富。我市作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共有乡村旅游点203家,其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杭州市级以上农家乐集中村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个,星级农家乐、民宿逐年增多。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恰逢其时。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管理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不突出、经营者素质不高等问题。”林志强委员建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市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多新机遇,只有解放思想,敢想敢试,大力发展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各种乡村振兴载体,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记者仰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