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余市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主题,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村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致力加快实现“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农村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风民风明显好转,农民文明素养和农村文明程度稳步提升。
根据今年4月下发的《新余市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按照“三年整治、一年巩固”的总体部署,推动移风易俗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全面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大力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农村成为文明和谐的精神沃土,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目前,全市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十个有”得到广泛落实。全市各地将思想宣传文化“十个有”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面促进了“十个有”在村一级的普遍落实,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制度基础和阵地基础。
在市委主要领导的直接推动和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全市500余个农村“颐养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惠民爱民之举影响深远,以实际行动有力弘扬了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文化,为彻底改变“厚葬薄养”陋习、促进移风易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实施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着力解决村镇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村镇服务功能和建设品位,增强村镇居民素质,使村镇环境更加优美、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秩序更加井然、风气更加文明。目前,全市有全国文明村2个,文明乡镇4个;省级文明村3个,文明乡镇4个;市级文明村33个,文明乡镇10个。全市各乡镇积极推进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以正确的价值标准引领农民家庭改进乡风民俗;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倡导了新风正气。
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志愿服务工作呈现新气象。全市各乡镇志愿服务组织更加健全、更加活跃,分宜县志愿服务组织做到村级全覆盖。围绕服务农村颐养之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帮困扶弱、扶贫脱贫、清洁家园等,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城乡志愿服务组织结对互动更加深入,38个志愿服务组织与乡镇互动开展活动,提升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水平;一些乡镇按照基本标准要求在集镇建立了乡镇志愿服务站点等。
为发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文明理事的表率,在全市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我市蔚然成风,今年9月,下发《关于在婚丧喜庆事宜中发挥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带头表率作用的通知》,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带头文明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缩小宴请规模和操办标准,杜绝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切实做到带头做到婚事新办,带头做到丧事简办,带头做到少办庆宴,带头做到文明节庆,带头引导亲友和邻里移风易俗。(江西省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