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华报道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出去打工,前几年生活特别困难。作为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有政府的帮扶,村里连片的果蔬大棚又给我提供了打工赚钱的机会,一年二三万元的工资让一家7口人生活有了保障,孩子们可以安心读书了。”这是2月18日,记者在建昌县素珠营子乡佟杖子村采访时,一位正在草莓大棚中干活儿的妇女说的一番话。她说,目前,村里像她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近百人在这里务工。
脱贫需要选准项目、抓住机遇、利用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带头人。素珠营子乡佟杖子村虽地处革命老区,但是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能够准确定位,利用扶贫政策,充分释放自身优势,依靠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作为营口市对口帮扶对象,去年以来,在县、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佟杖子村积极落实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其中,营口市对口帮扶资金530万元,自筹30万元。规划建设绿色设施农业261亩、温室大棚8000延长米,同步建设水、电、路、看护房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建成大棚110亩、22栋,总计2400延长米,年可创利润150万元。下一步,计划流转土地151亩,增建蔬菜大棚27栋、5600延长米。
当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的时候,只见几位从城里开车过来的家长正带着孩子采摘草莓,孩子高兴地在垄间跑动,品尝着甜润可口的新鲜草莓。村党支部书记佟海波告诉记者,现在尽管过了年,来采摘草莓的人依然不少,价钱照过年时降了点,但还在30元一斤。他指着所在的大棚说,这个大棚共有130条垄,每条垄的草莓收入1000元,收入真的很可观,是一项带动村民致富的好项目。佟海波又带记者来到旁边的大棚,满眼都是粉红色的樱桃花。他说,再过俩月樱桃也上市了,又会带来一个好收成。这些樱桃是利用帮扶资金引进的三年生新品种,栽种后当年就结果、就有收入。
佟海波说,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建昌县脱贫工作高度重视,发力的重点是解决贫困户问题。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佟杖子村蔬菜大棚项目采用了“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按比例分红。同时吸纳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大棚内务工,并拿出部分利润用于保障没有入股和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生活,实现共同脱贫。村党支部在项目推进中积极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深入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鼓励农户参与,让大家形成利益共同体,拧成一股绳儿。为了经营管理好蔬菜大棚,村里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对蔬菜大棚统一管理。
佟海波对佟杖子村脱贫充满信心。他说,蔬菜大棚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创利润400万元,带动贫困户67户、266人,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万元,最终实现贫困户与贫困村“双脱贫”。同时,佟海波也一再强调,村党支部班子在脱贫致富中的作用很关键,要帮助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口市对佟杖子村帮扶力度这么大,我们一定得把项目建设好、利用好,使其发挥好脱贫带动作用。”佟海波说,今年重点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信心足起来,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陈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