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会在海口召开。会上,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海南广播电视总台、961017热线工单处理成员单位代表省教育厅、省农信联社,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代表海口市、五指山市,以及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受益贫困户代表分别作了发言,介绍工作情况,交流心得体会。 本报选取部分发言予以刊载。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实习生 陈卓斌/文字整理 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谭基虎: 不断努力 确保电视夜校发挥作用 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能够取得当前的工作成绩,既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各市县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的大力支持。 省委组织部组织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贫困群众参加电视夜校学习,在8小时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做了大量艰苦有效的工作。节目播出的同时,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成员单位,均派出专人在“961017”服务热线值班,直接解答群众来电咨询的问题。省教育厅、省农信联社、省卫计委不仅积极配合提供教学内容、典型案例等素材,还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环节中所需人员的组织工作。省委宣传部组织全省主流媒体做好电视夜校的相关宣传报道工作,每一期电视夜校节目都事先发公告,宣传工作全面、及时、到位。 由于电视夜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虽然目前工作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新老问题,对此,我们都将不断努力研究并予以解决。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辑尹婕妤: 打造“教育农民 扶人扶志”公益平台 自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栏目以来,我台高度重视,不仅主要领导亲自抓,而且还整合全台资源,拿出黄金时段进行高密度播出,并密切配合省有关部门,全力将栏目打造成为“教育农民,扶人扶志”的大型公益平台。 省委副书记李军在第一堂课上指出,夜校有六大好处,不仅可以帮助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种养技术,为贫困户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和打工信息,提供求助热线电话,而且还可以帮助贫困户脱单脱贫。故栏目在扎实做好政策解读、信息提供的同时,还深入挖掘脱贫典型,讲述扶贫故事。 截至目前,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农业厅、省住建厅和省农信联社先后派出了副厅级以上领导参加了节目录制,宣讲扶贫政策。同时,我们根据省委书记罗保铭推荐的两个致富典型做了示范案例分析。根据省委副书记李军的推荐,制作播出了以“家风建设”“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节目,录制了由省妇联主办的“搭鹊桥,引媳妇”活动等。 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 盯到问题解决 盯到贫困户满意 省教育厅积极借助电视夜校和热线与基层“一下一上”直通车的功能,大力推动教育精准扶贫。“一下”是主动策划教育扶贫专题,精心设计每一期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厅领导带头主讲并积极与电视台主持人沟通,集体备课,力求能向各级扶贫干部及贫困群众全面、准确讲明白政策。“一上”是厅领导带头到现场接听热线电话,一方面及时了解基层对教育扶贫的实际需求,为精准施策提供支撑。 为落实“模块化”高效办好热线工单,省教育厅抽调人员组织精干队伍,开展岗前培训并编制工作手册,使接听人员能准确掌握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规范接听和答复工作;提高工单办理时效,与公文处理系统对接,压缩工单办结时间,提高工单办理效率;综合分析热线反馈问题,为出台和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提供依据;做好工单跟踪服务,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在热线工单处理过程中实行跟踪督办制度,确保每一个工单的处理有人盯,盯到问题解决,盯到贫困户满意。 省农信联社小额信贷部副总经理莫敏: 切实解决贫困户“贷款贵”问题 在“961017”服务热线开通前,我社平均每周受理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约200户,热线开通后便提升至约300户,较之有明显提高。截至去年12月末,我社累计共收到“961017”服务热线工单385单,含咨询单193单,申请贷款单192单,其中已发放贷款66户,金额135.3万元,17户走访后明确暂不需要贷款,未发放贷款109户。 省农信联社专门召开党委会,明确2017年信贷员重点工作为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对符合“四有四无”条件的,可不提供担保人;适当提高额度发放贷款,并设立扶贫奖,对于当年发放前十的每人奖励2万元;信贷员不需承担风险,因此形成的不良贷款由市县行社承担。 针对贫困户贷款利息过高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行长吴盼文带队到我社调研,送扶贫再贷款资金。我社也在第一时间落实和制定了央行扶贫再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年利率低至4.75%,切实解决贫困户“贷款贵”问题。 海口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海口市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组长吴川祝: 落实“四个第一” 扎实推进夜校工作 自去年11月11日以来,海口市按照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落实“四个第一”,扎实推进电视夜校工作: 把提高认识作为第一工程,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委副书记李军在会上的部署要求和在夜校开播时的动员讲话精神,广泛组织学习宣传,深刻领会电视夜校的六大作用;把各级党组织作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市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结合海口实际制定有关《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职责和要求;把严格管理作为第一抓手,包括各区举办“钉钉”网管理培训班、市(区、镇)建立夜校微信工作群、印发《海口市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管理手册》、编印电视夜校工作简报等;把转化学习成果作为第一目标,帮扶责任人要运用在夜校学到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贫困户要通过夜校了解到的信息或学到的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找准脱贫致富门路。 五指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五指山市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推进小组组长刘辉: 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局面 为抓好电视夜校工作,我们多措并举,严格落实责任,印发了《五指山市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实施方案》。 我市认真开展有关情况摸底调查,确保了全市59个行政村全部正常开播,全部贫困户都能收看到电视夜校培训课程。强化职责,确定村级、乡镇级、市级管理员,保证夜校工作有专人负责。 我市加大培训力度,参加省“钉钉”系统培训班后,我们立即召集全市各级“钉钉”系统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系统“人人会”。 此外,我市领导率先垂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全市相关人员都深入到各自驻点村,认真组织贫困户收看电视夜校节目并积极参与讨论;不断创新活动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有效提高了贫困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检查考评,从严从实落实任务,对工作不重视,未按要求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关人员,立即启动问责机制。 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镇乐安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柳青: 贫困户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上任以来,我通过调研了解到,虽然乐安村贫困人口不多,但村民们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抱有“等靠要”心理和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为萦绕我心中的“重头事”。 而电视夜校的开播,给了我破解难题的思路。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学习落实相关有效措施,我们村教学班的学员从开班第一期的1名,发展到如今的40名左右,上课的学员不仅有贫困户、巩固提升户,还拓宽到村里的低保户、困难群众等。学员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萦绕我心中的难题也在逐渐破解。 看到乡亲们利用夜校学到的知识,找准门路脱贫致富,我在欣慰的同时更感责任重大,接下来,我将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充分利用好电视夜校课堂,立足实际、精准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出一份力量。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鸭坡村驻村第一书记秦家越: 紧扣夜校内容以线上带动线下 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已经播办了14期,我们鸭坡村期期坐满人,期期有收获。我们的做法是,紧紧扣住每期夜校的授课内容,并引出问题由多方合力解决。把电视夜校打造成线上讲政策、线下抓落实,贫困户出题、我们来解题的有效沟通平台,逐步从扶智重心上打开各项帮扶工作局面:从转变观念上,借力夜校解决了贫困户抱团发展难的问题;从个体需求上,借力夜校解决了贫困户的实际问题。 通过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我们村的贫困户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了住房、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贫政策,逐步解开心结,更新观念,激发了脱贫致富的斗志。我们就是紧紧扣住夜校内容,以线上带动线下,破解了一个个扶贫难题,电视夜校在我们村起到了让全村携手扶贫攻坚,建设幸福鸭坡的积极作用。 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山道村驻村第一书记吴足雍: 确保贫困户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山道村位于乐东尖峰镇西部,是黎族聚居村庄,全村共410户2229人,其中贫困户76户共360人,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自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开播以来,我与全村党员干部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做到“用心、真心、精心”,确保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党员干部按时集中收看、讨论,做到了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我们坚持在引导观看上“用心”,使贫困户在观看电视夜校上实现了从被动观看到主动观看的可喜转变;坚持在学习交流上“真心”,我们特别增设了课后讨论和答疑环节,针对每期内容邀请县、镇领导,农技人员和致富能手等到场,对贫困户的疑问一一作出解答并引导展开讨论;坚持在“流动夜校”上“精心”,我们成立“脱贫致富流动课堂”,精心做强“线下”夜校,把让“老百姓跑”变成让“干部跑”,让群众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就能学到脱贫致富知识。 三亚市天涯区华丽村驻村第一书记杜沛林: 夜校给贫困户提供掌握技能的渠道 我于2015年8月由三亚市委办公室选派担任天涯区华丽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该村有1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140户共5332人,其中贫困户7户共30人。在全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工作部署会召开后,我村认真谋划夜校工作,组织“两委”开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到准备工作到位、观看人员到位、交流讨论到位、“钉钉”上传到位等“四个到位”。 我们在每节课后都结合区委、区政府的最新政策,为贫困户进行互动式讲解,并经常采取茶话会的形式,与贫困户聊聊家常、共谋发展。在我们看来,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既给了贫困户一个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渠道,也给贫困户搭起了反映问题、探讨发展方向的论坛。同时,夜校的开办不仅满足了贫困群众的各种需求,也让我们帮扶干部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工作方法与经验。 万宁市北大镇中兴村党支部书记吴亚弟: 让夜校成为脱贫致富的强力助推器 我村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培训班共有学员93名,经过认真筹备、周密部署,我村已经连续组织收看了电视夜校课堂14期,取得了较好成效。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每周两次的扶贫夜校学习有效地推动了贫困群众改变“等、靠、要、望”思想,使“要立志、要学习、要勤劳”的观念逐渐入脑入心。此外,通过夜校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后,我村危房改造申请户由原来的19户新增到23户,申请教育帮扶资金的有68人、申请医疗救助的有4人、申请“雨露计划”的有1人,计划通过信贷扩大养殖规模的有2人。 电视夜校的播出,给贫困户宣讲了最新的政策和最好最实用的技术,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销路和就业消息,把各种优质资源带到了贫困户身边。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夜校工作,让夜校成为我们村脱贫致富的强力助推器。 临高县临城镇头星村贫困户林青: 感谢夜校提供的精神食粮 我在电视夜校中看到,我们贫困户的兄弟姐妹都在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我便更加理解党和政府的关怀,懂得了帮扶责任人的辛苦。作为贫困户,我觉得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的帮助帮扶,更应该懂得感恩。 借此机会,我想再次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爱,感谢各帮扶责任人对我们的关心,也感谢脱贫电视夜校节目的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这么丰富、科学的精神食粮,我将继续做一个懂感恩、讲诚信、带头发展的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的“好学生”。 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芭蕉村贫困户吴丽琼: 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因为享受到党的扶贫好政策,我家现在脱贫了。对我们来说,201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非常值得记住的一年。我首先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没有共产党,没有政府和领导对我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现在,我们家的住房、就医还有孩子上学等都得到了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我深知,眼下所拥有的一切,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帮扶责任人的悉心帮助。未来我决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懒懒散散、不求上进,否则就太对不起党和政府的关心,对不起帮扶责任人对我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