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美好安徽”之六安篇:有绿水青山,也要有金山银山

2016-12-01 09:18 中安在线

“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近日,六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毕小彬以清人《咏六安州》诗开篇,向“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采访团的同志们介绍六安,描绘了该市未来五年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的美好蓝图。

  红色传承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将扩建

  习总书记在金寨视察时指出:“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毕小彬说,六安市将坚决担负好这一神圣职责,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一批具有六安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一批体现老区精神的红色宣传活动,培育一批展现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景区。从而使红色信仰扎根下来、红色资源鲜活起来、红色文化彰显出来。

  1929年,六安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革命战争时期六安有30万儿女英勇捐躯、30年红旗不倒,走出了洪学智、皮定钧等108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据了解,目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的扩建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下一步,六安市将以此为基础,保护好分散在各乡镇的红色遗址,并以红色景点为依托,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的品味和内容,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受到红色精神洗礼,带动当地群众通过旅游增收致富。

  精准扶贫 2018年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

  六安是集老区、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为一体的贫困地区,也是我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

  六安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推进抓金寨带全市抓精细促精准的实施意见》,通过继续深入推进“5+1”项目建设,着力实施好光伏、旅游、生态保护、易地搬迁等扶贫项目,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模式,实现2018年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9年实现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记者在金寨县城西北角看到一家名为信义光伏农业生态园的项目,与常规的农业生态园相比,这里的所有农作物都生长在光伏大棚里,同时该项目还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光伏电站,建在荒岗上密密麻麻的光伏太阳能板能够随着太阳光的移动而自动改变方向,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据介绍,该项目规划面积3721亩,总投资18亿元,建设内容为20万平方米光伏农业智能温室大棚和150MWp光伏地面电站,综合产值近3亿元,提供了7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200多农户稳定增收,平均每户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

  绿色振兴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起抓

  目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六安的一张靓丽名片。六安大别山茶谷建设推动沿线23万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200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价六安茶谷品牌价值219亿元,在全国农业园区中位居第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7%,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测算2015年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到2000亿元以上。未来五年,六安将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继续锁定绿色振兴目标,构筑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生态三大体系,打造“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四大平台,更好地走出一条绿色兴市、绿色富民之路。到2020年,六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5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和15000元。

  亮点扫描

  绿色产业

  [规划说]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智慧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访] 记者在舒城县“安徽中鑫模具产业园”看到,园区企业生产十分红火。 40000平米的产业园工贸区吸引了139家模具生产配套企业入驻。目前,产品配套中联重科、青岛海尔、奇瑞汽车、江淮汽车、胜利精密、航嘉电器、恒泰动力等知名企业。

  绿色城镇

  [规划说] 按照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定位,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和形态,切实加快六安中心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形成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中国中部(叶集)家具产业园位于安徽西大门,成为安徽省第一家通过评审的家具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共入驻丽人木业、合和人造板、森美源家具、中至信家具、恒泰木地板等投资亿元以上家具类项目67家,完成投资4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3亿元。

  绿色生态

  [规划说] 推进森林增长工程和绿色长廊建设,增强生态承载能力。实施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与修复,让大别山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树翠风轻果香溢岭的桃花园、茅草盖顶黄土打墙的草庐人家,随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茶园山乡……采访团走进该市金安区九十里山水画廊,处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动感休闲”的悠然南山度假区蜿蜒至“慢谷生活”的东石笋风景区,9个景观节点、16个景区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其中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感受绿水青山里的火热

  六安市浓缩在“一典一诗一支歌、一山一水一杯茶”之中,皋陶著《狱典》让六安成为法治、德治以及儒家文化的源头;清人《咏六安州》诗道出了这里的地域优势;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带着先辈的革命激情从这里唱遍全国;大别山巍峨壮美;淠河水滋润江淮;六安瓜片茶享誉中外。

  近年来,皖西老区六安市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各项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 一路采访,记者沿途所见,该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深深感受到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炙热干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六安市一定能“五大发展齐头并进,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