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11月28日讯(通讯员张岩 王祥峰)25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首届山东农业科技智库高层论坛在济南举行,引进国内农业领域的16人农业科技智库团队成立,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作为全国首个建立的农业科技智库,山东打破单位和学科界限,坚持“融科学”发展理念,以该省农科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农业经济、信息技术、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研究力量,引进全国各地农业相关领域专家,初步建成了16人的智库团队。这个智库的主要研究,涉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海外农业研究、农业与农村改革发展研究、农业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 山东农业科技智库在团队组建方面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下设执行专家和科研骨干。通过搭建山东农业经济数据收集分析平台、农业政策分析决策平台和智库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智库。 山东农业科技智库针对山东农业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战略性问题,确定了四个稳定研究方向,分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海外农业研究、农业与农村改革发展研究、农业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科技智库首席专家刘涛研究员表示,下一步,通过搭建山东农业经济数据收集分析平台、农业政策分析决策平台和智库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力争用3至5年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智库,成为省委、省政府农业重大决策的平台。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何秀荣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经济步入新常态,政府需要改变价格政策,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从贸易角度的认识诠释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他指出,我国需要在贸易领域采取相对更主动的强硬的措施,为国内的改革赢得一点空间,需要主动打一次贸易战,在世界上赢得话语权,制定未来规则。 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山东的农业发展一直领先于全国,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农业产值、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农产品出口等10个方面创造力全国第一。但是,近几年来,山东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山东农业存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但占比低、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务农人员偏大等问题。”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坦言。“如何促进山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山东农业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山东迫切需要清醒认识和详实研究的课题。” 万书波指出,山东农业从发展思路上来讲,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方式由自然农业向设施装备农业转变。经营形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生产导向由数量增长型向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转变。农业功能由单纯的生产功能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通过实现以上五大转变,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据悉,2016年初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开始筹建山东农业科技智库,7月13日智库建设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在功能定位上,山东农业科技智库以“三农”问题研究为核心,以全产业链服务为主线,突出农业科研特色,立足山东,面向全国,重点聚焦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农业决策咨询。 本次论坛由中共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东省农科院联合主办,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做主旨讲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