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as  华州区杏林镇

[宜宾]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

2014-12-31 09:19 四川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宜宾讯(宜宾文明办)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省开展的“万村春风行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大力弘扬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产业生态美、新村自然美、农民幸福美、和谐社会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绘就出了一幅“经济发展、村庄漂亮、农民快乐、人人有德”的美丽乡村画卷。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夯实“幸福美丽乡村”基础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从解决关系农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立足科学规划,示范带动发展生态经济,夯实“幸福美丽乡村”基础。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制定《宜宾市新村整体性安排工作方案》,把产业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集于一体,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各地高质量高标准制定了风格独特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眼于农民增收,实施“145”农业产业规划,即:一个白酒原料基地,四个百亿支柱产业(畜牧、林竹、茶叶、果蔬),五个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特种水产、乡村旅游、蚕桑丝绸、烤烟、非粮生物燃料)。截止目前,共建设64个现代产业示范片。其中:省级示范片6个、市级示范片8个、县(区)级示范片50个,金秋湖早茶基地被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园。春风工程实施村2012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8606元,比2009年增长71%,2014年全市预计可达9860余元,示范村平均产值达857万元,千万元产值村达到700个。三是着力培育特色业态。大力推广春风村以美丽乡村游业态引领发展新村综合体建设的新模式,全市已建成52个市级特色业态的幸福美丽新村。筠连县以示范片为抓手,建成万亩生态茶园、万亩优质烤烟、万亩生态林竹核心产业示范区,带动农民收入以每年15%以上速度增长,旅游收入实现4.74亿元,被评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四是强化示范引领。实施百村示范引领工程,为全市重点抓好20个乡镇、100个村,各县(区)在基础上狠抓推广落实,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全市有1个乡镇、5个村被推荐参加全国文明村镇评选。

  坚持重在建设,激发“幸福美丽乡村”内在活力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幸福美丽乡村全过程,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上下功夫,激发了“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主体的内在活力。一是开展生动活泼的农民道德实践活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道德讲堂活动,组织村民讲述学习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开展“孝老敬老村”评选和好公婆、好媳妇、好邻里评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2011年以来,我市农民先后有2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获得四川省道德模范,6人获得宜宾市道德模范,26人被评为四川好人。二是扎实推动农村志愿服务。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全市1608个示范村均建立了党(团)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志愿者队伍,全市农村志愿者队伍达5000余支。筠连县春风村村民自发组织了40人的村容村貌志愿者队伍,义务维护公路沿线花草树木、整治村容村貌、规劝违章建筑,志愿服务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三是全面开展道德评议。示范村建立了由德高望重人士和致富能人组成的乡贤队伍,对村里存在的邻里矛盾纠纷,垃圾乱扔等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开展评议。比如:筠连县春风村村民过去有磕磕绊绊的事都找村支部书记王家元,有了乡贤队伍后,很多矛盾在拉家常中就得到了及时的化解。该做法入选了中宣部创新案例选编。四是千村万户诵读经典。以“读书明礼、和谐进步”为主题,开展“千村万家农民读书节”活动,以农民文明学校为阵地举办中华经典、实用技术、民俗礼仪培训班,选派优秀干部下乡宣传政策和传授知识,浓厚的学习氛围目前已成为春风工程示范村的一道风景线,也为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五是注重激励激发活力。宜宾市、县(区)设立了“文明创建奖”,把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作为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农村文明户和致富能手代表座谈会,通报表扬先进。除对先进农户除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外,在农村信用贷款等方面也提供优惠政策,为创评注入了新活力。全市农户参与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三户创评等活动的比例达80%以上,示范村参与率达90%。六是广泛整洁农村环境。农民文明程度高不高,关键在于农村环境好不好。我们以“农户倡文明、村社创和谐”主题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村庄美”、“生态美”、“农民美”创评活动,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全市农村庭院美化、净化、绿化达90%,实现农村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90%。

  坚持以文化人,增添“幸福美丽乡村”文化魅力

  坚持以文化人,在文化乐民中实现育民、惠民、安民。一是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工程。推进乡镇、村两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市建成1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857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316个,实现了乡镇农村文化阵地“全覆盖”。其中:建成省市级示范乡镇文化站51个、示范农家书屋117个,配套建设农民健身工程215个、2274个乡(镇)村一般性全民健身工程(点)。积极探索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文化院坝60余个。二是实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开展了“一馆一团一车”建设。2010年,市政府筹措资金为全市10个区县配备了一辆文化下乡流动舞台车和一套音响设备。2011年,全市完成区县一馆(文化馆)、一团(文艺演出团体)建设,开创全国全省先河。积极建设农民文艺演出队伍1255支,参与的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员达5万余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三是繁荣农村文化活动。利用传统节日鼓励农民自办“春晚”等,广泛开展白酒文化节、花灯、舞龙灯、踩高桩等民俗表演活动,每年举办各类乡村生态旅游文化活动200余场,送文化下乡500场次以上,放映公益电影3万多场次。以春风村为原型的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两次进京演出,入选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

  坚持城乡统筹,构建“幸福美丽乡村”推进体系

  始终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致力形成城乡经济、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协调发展。一是政府主导强保障。整合财政、部门、社会和各种资源,以涉农资金捆绑投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投入。2009年至2012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4亿元,其中:市县财政资金13.4亿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3.6亿元。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如农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农民投了资,参与建设更加积极,对项目进度质量更加关心。将帮扶新农村建设作为机关事业单位、文明单位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全市所有农村行政村均有一个市县(省)部门单位和副科级领导联系帮扶。二是城乡统筹强基础。坚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大力推动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市从2013年起,三年时间投入25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休息室)、学生食堂、学校道路畅通“四大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农村师生上学难、住宿难、安心难、吃饭难等问题。此外,财政筹资2700万元,确保在今年实现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让农村娃娃和城市娃娃一样的健康成长。三是互动共建强推动。在全市倡导和鼓励涉农企业、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开展农企互动,行业共建新农村。市烟草公司将全市烤烟生产区120余个村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列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投资近亿元解决烟区6万农民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与40余个茧业专业村结对共建新农村,在情感上贴近蚕农,生产技术上扶持蚕农,经济上让利蚕农,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开展共建,极大带动蚕业村的产村相融、提升了乡风文明。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