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汗苏木生态移民新村。 2013年,达茂旗被确定为自治区10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旗县之一,该旗以生态脆弱区移民扶贫搬迁工程项目为抓手,实施了旧镇提档升级、新镇集镇扩容、新村产村融合、新牧区增收增绿、和谐矿区建设等五项工程,对12个苏木乡镇62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容整治和住房改造。 2014年达茂旗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重点把握“拆旧、建新”两个关键,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打好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和危旧土房改造攻坚战,努力在产村融合发展、新村综合治理方面取得新进展。“拆旧”就是全面拆除农村牧区危旧土房,对“三无”村庄整合撤并;“建新”就是高标准建设新村,做好全局规划设计,把握好产村融合、精品打造、配套建设、后续管理四个环节,打造精品村,使一个精品村辐射带动一个示范区,使一批示范区带动引领全旗整体推进。 “四大工程”消灭公路沿线危旧土房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三步走”战略,即2014年前完成公路沿线村庄危旧土房改造;2015年-2016年基本完成公路沿线延伸区域村庄危旧土房改造;2017年全面巩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果,依据各村资源禀赋、发展条件以及农牧民意愿,通过实施精品示范工程、合并改造工程、原地整治工程和集镇提档升级工程,2014年全年将对全面推进公路沿线56个自然村的危旧土房改造工作,新建改造住房2000套。 坚持“产业支撑、产村融合”原则,在砖房率较低、立地条件较好、农户积极性较高的区域实施精品示范工程,打造精品村5个,新建住房420套。按照“就近合并、拆小留大”的思路,在土房和砖房率较为接近、闲置砖房相对较多的区域实施合并改造工程,通过置换、统建等方式合并改造中心村5个,改造住房212套;针对“条件尚好、不宜搬迁”的实际情况实施原地整治工程,对部分村庄采取原地整治的方式进行改造,采取统建、自建等方式整治村庄共36个,改造住房860套;经过对危旧土房的改造,将会整理出水浇地4000亩,促进农牧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按照“完善功能、提档扩容”的思路实施集镇提档升级工程,完善小文公乡、乌克忽洞镇、满都拉镇等六个苏木乡镇镇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吸纳周边村镇人口迁入,其中要在乌克忽洞新镇区打造一条晋北建筑风格的商业街,在小文公乡建设9家晋北建筑风格的农家乐院落。 “四个一批”培育工作助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2014年,达茂旗要积极争取自治区农牧办支持,力争在推进巴音花煤田开发、满都拉口岸常年开放、二巴铁路和巴满铁路建设、希拉穆仁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等四个问题的落实解决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示范乡苏木、示范嘎查村、示范产业培育方面,根据各村(镇)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一个新村着力扶持一个专业合作社,打造一个立村产业,形成“一村一社、一村一品”发展局面。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全力促进产村融合,实现产村互促进、产村双示范。 “四个结合”统筹“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新突破 在统筹协调“三农三牧”工作方面,达茂旗首先树立了全旗一盘棋思想,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生态移民项目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相结合,县域经济示范产业培育与新村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文化旅游发展与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布局相结合,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新牧区整体发展相结合。其次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工作,加快中心镇、建制镇、中心村公共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逐步形成城乡村公共服务联通共享格局。按照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建设要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切实推进示范新村公共服务“文、卫、水、电、路、视、网、环、绿、保”十项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