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旧村 农作物年年歉收 旧房子住了40年
贾泉湾组是一个以旱作地为主的村落,连年干旱少雨使这里的农作物年年歉收。2013年,这里的旱作物减产,村民们大多收不回成本。王铁民指着村民的住房说,这个村子近几年只有两户盖过新房,也都是在外打工挣了钱才盖的。其余的房子大多是40年以前建成的,还有一些都有100年历史了。
“贾泉湾组是旗里的重点贫困点之一,我们镇里也在增加这里的水浇地等方面想过办法,可这里已经不可能再打出水井,而给羊给钱在短期内可能见点效果,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面貌。”明安镇的书记张佐卿告诉记者,“2013年,在旗里的支持帮助下,我们利用上级的扶贫资金在这里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了日光温室大棚,并配套住宅,让村民移得出、留得住。”
新村 过来就住红砖房 年收入能上五六万
新建的日光温室大棚位于明安镇政府西边的平坦地带,距原村子有3公里,共有51栋。每栋温室里有1.5亩的种植区,温室的旁边还建有近60平米的砖木结构住房。
3月,明安地区的最低气温还在零下10℃以下,背山的一面还存有厚厚的积雪,而村民王和平的温室大棚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嫩绿的黄瓜秧正在“伸枝吐叶”,粗壮的柿子苗“枝繁叶茂”。63岁的王和平以前想都没想过种大棚蔬菜,幸亏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解决了他的许多种植难题。他高兴地说:“我这个大棚的秧苗长势很好,黄瓜和西红柿再有20多天就可以上市。按照一年两茬算,今年我的纯收入应该可以达到五六万,这和以前比是天壤之别。”他准备过些天把大棚旁边的砖房装修一下,赶快搬过来,这样侍弄大棚就更方便了。
据了解,这些日光温室大棚采用的是山东寿光成熟的第五代大棚技术,于2013年7月15日开始建设,同年9月建成。建设资金整合了几项扶贫资金,主要得益于上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活动。该活动开展后,内蒙电业公司为贾泉湾组日光温室大棚建设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此外,旗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配套资金234万元,镇村两级也自筹了一部分资金。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 赵海军)
延伸阅读
前旗政府副旗长布赫介绍,延山沿河贫困现象在前旗比较严重,像贾泉湾组这样的状况在全旗其他贫困地区还普遍存在。结合近些年的扶贫经验,前旗着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项扶贫工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传统种养业向设施种养业转变;在扶贫项目建设中,以扶贫资金做药引子,捆绑各行业资金,做大做强扶贫蛋糕,成效显著;并使在建项目真正实现了扶贫开发项目由基层干部和贫困农牧民参与决策、靠贫困农牧民建设和监督、建设成果由贫困农牧民共享的目标。这种变以往“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扶贫的效果。
目前,前旗农村牧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稳定解决了6783口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记者感言
扶贫要扶到农民心坎上
国家的扶贫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少地方却出现越扶越贫的怪象。导致这一现象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不征求农民意见、自作主张,农民对政府的好意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最终导致扶贫失败。
要想扶贫成功,方法必须对路。就像前旗贾泉湾组的扶贫工作,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多番调整帮扶方案,最终找对了路子,扶贫扶到了农民心坎上,大家伙对政府的扶贫工作感到满意,自然乐于配合。
同理,其他地方要想突破扶贫工作的瓶颈,领导干部就必须积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多下基层,多听听农民的诉求,同时多给农民讲解政府的扶贫政策,寻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的扶贫政策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让扶贫工作真正引导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 (王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