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巩留县阿尕尔森镇阿克塔木村工作组,因地制宜、创新思维,从惠民角度出发,通过互联网+工作组的全新网销模式,实施多渠道扶贫帮困措施,解决牧民“增收难”的问题,让各族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
图:刺绣品琳琅满目
![]()
图:工作组组长参观家庭作坊
![]()
图:美丽的刺绣毡毯
巧卖鸡蛋,激活“鸡圈”梦
从“买鸡蛋“到“卖鸡蛋”,解决“鸡蛋销售难”的问题。阿克塔木村大部分牧民有散养哈萨克土鸡的习惯,产下的蛋用来满足家用或低价销售给商贩换点零花钱,有些鸡蛋及时得不到销售,变质在家里,造成浪费。针对当地牧民饲养大牲畜、投资大、见效慢,住村工作组分析认为,眼前牧民最要紧的是发展“短、平、快”产业,待有积蓄后,可考虑其他产业。通过调研工作组计划先从购买牧民家中的土鸡蛋开始,以高于“鸡蛋商贩”每枚0.2元至0.3元的价格直接收购牧民家散养的土鸡蛋。全村80%的土鸡蛋都交由工作组统一收购,为土鸡蛋冠名“阿村牧家散养土鸡蛋商标”向外推销。通过朋友圈、同学圈、微信圈按鸡蛋成本价销往伊宁市或周边县城,把利润空间直接让给牧民。目前,已有10余户村民计划扩大鸡圈。
![]()
送外内地的鸡蛋包装
微信营销,打造大平台
为了能让牧民的各类民族土特产品走上商业销售平台,工作组想方设法于2016年5月4日开设了“微店”,并把该村的品牌土鸡蛋和民族手工刺绣、羊毛毡毯、毡帽等近10余种民族手工制品搬上“微信商店”,走商业化销售模式。截止到5月26日短短22天,微店平台总浏览量已达1247人次,订单数量共11笔,成交量11笔,共销售土鸡蛋600余枚;在朋友圈销售土鸡蛋近2万余枚,民族手工制品也在“微店”商谈交易中。土特产品借“微店”平台和工作组的朋友圈走出小村,成为牧民脱贫的有效途径。互联网+工作组让乡村特产抢“鲜”一步
![]()
图:微店首页
![]()
图:微店商品
![]()
图:微店店长笔记内容丰富
深度造血,打开致富门
5月18日、26日两天,工作组代表伊犁州国税局分别向19户贫困牧民家庭发放了优良品种“湖羊”39只,“小鸡”570只,到2018年仍将继续向在册的19户贫困牧民发放扶贫羊及其他扶贫物资。5月30日,工作组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挂牌成立了阿克塔木村“畜禽产品收购站”,收购范围包括肉制品、禽蛋制品、土特产等,如马奶、酸乳酪、酸奶疙瘩、风干肉、酥油、马牛羊等肉制品。目前,已有许多牧民表示随着季节的变化,将有10余种土特产品可供收购和销售,该村牧民已经看到了平时自己不起眼的土、特产品已经通过工作组创办的“微店”及朋友圈,变成城市人喜欢的紧俏商品。
![]()
图:发放“扶贫羊”现场
![]()
图:发放“扶贫鸡”现场(巩留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