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大小的葡萄,足球般大的茄子,还有顶花带刺的黄瓜……这两天,到梨树县高家村的蔬菜大棚里转转,感受采摘的乐趣,好不惬意。
高家村位于梨树县梨树镇西部,距县城约5公里,全村农户302户,耕地面积380公顷。近年来,高家村立足人多地少、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积极发挥近城沿线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棚膜经济。目前,全村已建大棚960栋,棚膜总面积达到28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3%。去年全村社会总收入实现4500万元,人均棚膜经济收入达1.57万元,约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
在高家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乡(镇)、村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棚膜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梨树县万亩棚膜核心区。经过多年实践,核心区已经形成了三种棚膜发展模式。一是标准化棚膜模式,俗称“日光大棚”,大棚平均每亩纯收入2万余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20倍。二是土洋结合棚膜模式,俗称厚土墙冬暖式温室大棚,主要生产期是冬季和春季。每栋温室占地面积2.5亩,年可实现纯收入14.75万元,是种植同等面积玉米的30至50倍。三是简易棚膜模式,俗称拱棚,这是一种以露地瓜菜为主的发展模式,以露地西甜瓜最为普遍,一般可提早上市15天左右。
如今,高家村棚膜经济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柿子、豆角等5大类30多个,已获得国家认证绿色瓜菜5个,无公害瓜菜10个,产品远销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上海等地。村内已建蔬菜批发市场4处、蔬菜博物馆1处、劳务市场1处,采摘大棚19栋。劳务市场在生产旺季每天务工人员可达1000人,其中下岗职工约300人,全年务工人数可达到11万人次,收入达1100万元。采摘大棚可提供茄子、西红柿、西甜瓜、食用菌、灵芝、榆黄蘑等20多个采摘品种。
(吉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