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国第三个“扶贫日”。 秋风中,咸丰县活龙坪乡河坎上村瓜果飘香。 州委宣传部组织的州直宣传文化系统扶贫工作队成员,正在河坎上村开展走访慰问帮扶对象活动。 这天,还有个让村民眉开眼笑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州委宣传部将率领宣传文化系统继续加大对该村的扶贫投入力度,预计年内实现脱贫74户219人。 选出一批精兵强将 河坎上村是州直宣传文化系统的扶贫联系点,距活龙坪乡集镇12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有297户1243人,是咸丰县2016年脱贫摘帽的22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自2015年启动驻村帮扶以来,州委宣传部作为牵头单位、“领头羊”,统领着一只扶贫铁军,在河坎上村“安营扎寨”,掀起一场扶贫之战。 州委宣传部多次深入河坎上村召开扶贫专题会议,部署工作。要求当年有扶贫方案,每月有计划,周周有部署,还从宣传文化系统选出精兵强将开赴“前线”。 孙鑫是州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2015年6月1日,州委宣传部将他作为第一书记派驻该村,他开始了一段把“扶贫新闻”写在大地上的特殊历程。 孙鑫“打头阵”,其他州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的扶贫工作队员也陆续进村。 从恩施城到河坎上,共有170多公里,工作队员都是自带私车,每月至少有15天在村里开展帮扶。 一双雨靴、一把雨伞、一个背包、一支手电筒、一个笔记本……这是驻村队员走村串户的基本装备。 “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村委会当家,安下心来体会群众的疾苦、了解他们的愿望、找准治穷的良方,才能够将扶贫扶到群众的心坎上。”孙鑫说起一年多来的驻村工作,感慨万千。 “脚上有泥才能心中有民。”恩施日报社驻村队员罗文森在扶贫日记中这样写道。他的手机运动监测软件显示,他每天走村串户都在10公里左右。他说:“不迈出步子,就甩不开膀子,就走不出一条扶贫的路子。” 还有来自州委理论信息中心、州文体新广局、恩施电视台等数家单位的扶贫队员,全都在这里以村为家,实施精准扶贫。 7月15日,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尹达率州直宣传文化系统主要负责人前往河坎上村,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调研时,对州直宣传文化系统帮扶河坎上村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展开一批项目建设 军队来了不打仗,就不叫军队。 帮扶队来了不“治穷根儿”,那就不叫扶贫工作队。 河坎上的“穷根”在哪里?驻村后,工作队迅速深入河坎上村的各个村落、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召开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小组会,拜访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详细了解村情民意,既阐明驻村帮扶工作的重点,又争取群众支持。 驻村以来,先后入户走访群众3000余人次,召开各类会议150余次。 调查分析后,工作队决定先强基础,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立了“一年有起色,两年大变样”的目标。 ——改建村组道路。由帮扶单位投入10万元,改扩建涉及3个小组93户的4.5公里“连心路”。争取扶贫资金56万元,改扩建涉及5个小组4.84公里“扶贫路”。 ——新建供水管网。新建一个120立方米的标准化水厂,向村民集中供水。 ——光纤通村到户。楚天视讯恩施分公司积极加入到扶贫队伍后,投入75万元,把有线电视和光纤铺设到85%的农户家里。 ——改决电压不稳。新安装变压器一台,解决长坝小组生产生活电压不稳的难题。 近10公里的通组公路已完成验收;120立方米的蓄水池已竣工,80%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光纤网络铺设到农户家里…… 今年,工作队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为目标,先后启动了河堤治理、排污沟渠、风雨桥、游步道、环形路、户连路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 除了实施“硬”项目建设,也帮扶河坎上村提升文化“软实力”。 州文体新广局投入10多万元为村里建设了一个群众文化广场并配套体育健身器材。恩施日报社、州电视台安排专门记者联系该村,帮助村里扩大对外宣传。州新华书店帮助建起规范化的农家书屋,免费提供书柜和书籍。湖北省民族歌舞团也在去年11月份为全村村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今年,州新华书店再次为村里送去新书,州图书馆在河坎小学建起流动图书店,州文化馆和州艺校也组织文艺演出队伍为村里带来惠民演出。 发展一批增收产业 “输血”更要“造血”,“授鱼”更要“授渔”。 河坎上村以山地为主,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只有真正找准适合河坎上村的产业,才能变成老百姓致富的“摇钱树”。 去年11月,驻村工作队到帮扶对象张成银家走访。了解到张成银想发展5亩油茶的愿望后,当天就联系恩施市林业局的工程师,并于第二天开车将其接到张成银家。 工程师检测完土质并表示适宜种植油茶后,村民再也坐不住了,都赶到张成银家,纷纷要求发展油茶。5亩、10亩、500亩…… 看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如此强烈,队员们心里有了更大的责任感。于是,队员们多方奔走,筹集7万元为村民购买了3万株油茶苗。 为了油茶种苗及时到位,驻村工作队队员侯延社还私人掏腰包,垫资1.5万元。 如今,村民张成银家已发展了18亩油茶,成为村子里的“油茶大户”。 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河坎上村现在确定了以油茶、黄茶为主导,以花生、辣椒、蜂蜜、土鸡、生猪为支撑的七大产业。 为推进产业落地,实施了多项帮扶实招。 去年5月下旬,给全村在家农户每户发放生猪补贴奖励200元,支持农户养猪。今年,针对未脱贫户资金少和猪价上涨的实际,按照800元的标准对60户贫困户进行补助。 去年在全村组织销售蜂蜜300公斤。今年,依托河坎村佰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蜂桶50个。目前,全村蜂桶达到200个。 依托活龙坪乡马鞍山辣椒的特色品牌,在全村新发展辣椒100亩,无偿提供营养坨及复合肥。同时,还适当发展烟叶280亩、名贵药材80亩。 目前,州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多方争取,筹集资金及物资1573万元,帮扶河坎上村摒陋习、强基础、定产业、促发展。 来自宣传文化系统的这支驻村工作队,视村民为亲人,视自己为“铁人”,让河坎上村焕发新景象,升腾起发展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