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莲花寺

立秋给人体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6-08-22 16:30 中视三农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月亮会影响大气的气压,而气压会影响人身体的血压和腺体,进而影响人的情绪。每逢月圆时,交节气前,天地交泰,月球地球之引力增加,会拉出更多太阳黑子、太阳风,这些宇宙物质冲到大气层,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压迫感,很容易造成脾气暴躁,往往有一种发泄欲。
  
  许多人都有这种切身体会:气候阴晴冷热的变化,往往对人的情绪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每当秋高气爽、天气温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往往乐观条达,心情舒畅;每当寒风阴雨、干燥闷热的天气,人的心情就会变得烦躁易怒或抑郁低沉。这是什么原因呢?《素问-四气调神论》讲:“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这就是说,气候的突然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改变又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在各种气候变化中,要属气温对人的影响最大了。春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时,人们不仅感觉舒适,心绪稳定,而且学习和工作效率也特别高。倘若环境温度超出34℃时,则不仅使人大汗淋漓,酷热难受,而且心情也焦躁不安,容易发生诸如过食冷饮、凉水冲身、夜卧当风等对健康有害的过激行为。但是,当环境温度下降到10℃以下,人的情绪就变得沉闷而低落了;低于4cc时,就会严重影响大脑思维,使工作量下降,令人委靡不振而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国家劳动保护部门每到夏、冬两季,总要采取防暑降温、取暖保暖的措施。
  
  为什么骤热骤冷的气温能对人的情绪产生这么大的波动呢?中医学里讲:阴阳既是自然界万物生长之根本,也是维持人类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常处在相对的平衡之中,以保证日常工作、生活的正常进行。夏冬两季,虽然由于自然气温的热与冷,超过或不足于人体体温的正常界限,但人体为了与自然气温相适应,自身具有生理调节能力来与它相平衡。倘若持续高温或寒冷,或者是突如其来的气温变化,其强度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或不能立即与它相适应,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情绪上的改变,甚至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除冷热气温变化外,诸如阴雨、潮湿、大气,也都能影响人的思维及其注意力,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上述气候变化,对于健康人来说尚能调节与适应。但对于体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由于生理调节功能低下,就容易出现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例如秋冬或冬春季节交替之时,常有寒流或大风天气,由于日夜温差加大以及低温寒流的刺激,胃病患者易诱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易诱发中风(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则因支气管痉挛而加重哮喘。另外,像冬季气候该冷不冷,空气中的各种病菌、病毒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增加传染病的感染机会。如最常见的咽炎,有因病毒感染,有固异味刺激,容易得而不易愈.虽不影响整体健康,但常年咽喉干燥,咳痒难忍,皆与冬春干暖节气有关。
  
  2016年立秋时间:8月7日,农历2016年七月初五。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在作息时间上,做到“起居有常”,秋季“早卧早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
  
  按传统历法,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但按公历,立秋一般在8月7-9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今年立秋交节时刻是8月8日4时01分。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吃一些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补一下由于夏天苦夏造成的营养不足,还有吃瓜果“咬秋”、祭祀土地神等活动。农事也进入秋收的准备阶段,民谚有“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
  
  秋季是自然界变化较为剧烈的一个季节,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都会出现在秋季,一天不同的气候、温差变化也较其他季节更为明显,我们会感觉到早晚的凉风透骨,也会感到中午的闷热难耐,同时燥气逐渐加重,更容易造成人体的损伤。因此在这种气候明显变得季节里,了解季节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有利于我们顺应季节养生。
  
  秋季气候变化的特点:秋季气候与自然界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秋燥,夏季的湿气逐渐退去,冬天的寒气逐渐形成的过程,形成以燥为鲜明特点的气候表现,自然界也由“生长”转向“收藏”。秋风一起,人体气血开始从外逐渐向里转移。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秋气相应”、“ 燥为秋季之主气”,所以,秋季保健养生的重点是保养肺脏和注意预防“燥邪”对人体的侵害。中医学认为,从性质来分,燥气可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人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
  
  秋季气候对人体影响:
  
  1.秋天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加强,人体表面气血逐渐向体内转移,不再像夏季那样体表气血旺盛,所以人体出汗开始逐渐减少,但阳气减弱过程仍然会不时反扑,造成人体体表经气外露,故秋季正常脉象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
  
  2.秋季是由夏季逐渐向冬季过度的季节,阳气、湿气逐渐减弱,阴气、寒气不断加强,两者相互交争的季节,会表现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相对较大,切气温变化无常的现象,人体与季节相应可表现出鼻腔、气管、喉、肺等呼吸系统的干燥不适,呼吸道弹性降低易产生干裂,纤毛活动减少,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易引起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疾病。
  
  3.秋季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可引起一系列的常见病的发生,并可使机体一系列慢性病发作,常见如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胆结石绞痛等病发作。
  
  4.秋季气候易诱使人精神及情绪上的波动,表现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头痛和易激动等。尤其在天气变化前数小时中,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总之,在了解因气候变化影响情绪及健康的原因之后,属情志方面的,应适时加以自我调适和顺应;属身体方面的,应平时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应变能力,并合理安排作息。只要人们掌握顺应气候变化的自我保健方法,一般就能应付自如了。
  
  作者:头条号 / 中视三农
  
  链接:http://toutiao.com/a6314985498588152066/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