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家土纸厂关闭后 屏山县农民发展绿色产业致富
“现在虽然是淡季,但每天都有30多名工人生产。厂里每年可加工食用笋1000多吨,2017年的产值超过1500万元。”1月17日,位于屏山县龙华镇的华溪食竹笋加工厂,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包装。合作社负责人王国才说起关闭土纸厂后转型发展的经验,信心满满。 王国才的食竹笋加工厂是屏山县土纸厂关闭后成功转型的一个缩影。该县竹木资源丰富,土法造纸由来已久,共有土纸厂1396家。其中龙华镇和龙溪乡有1300余家。土法造纸是当地多年来的经济支柱。 土法造纸厂虽利润高,但大部分的土纸厂无相应的废水处理设备,废水就近排放到河里,造成河流被污染。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换回绿水青山,从2016年11月开始,宜宾市和屏山县两级党委政府下决心关停土法造纸厂,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关停户转型发展。王国才的企业就是转型发展中的一例。 “我们加工厂在旺季时用工达100多人,工人的月平均工资约4000元。工人们在家门口务工,能兼顾照顾家里。”王国才说,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42个,自有200亩食物竹笋基地,两年后可投产。社员多数是以前的土纸户,在竹笋加工厂的带动下,走向转型发展。 在关停土纸厂之前,该县党委政府提前就在考虑,怎么解决1300余户居民的生计?该县利用原有纸竹原料,建起造纸竹原料宰料场5个,解决农户竹料销售难的问题。同时,发展食用笋产业。新改建5000亩食用笋基地,每亩补助600元。对3个食用笋加工企业每个补助60万元。 此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川木瓜、食用菌栽培、玉米套种竹荪、高山蔬菜、水产养殖、林下生态鸡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新兴示范项目,给予一定补助,还对5000亩标准化茶园和4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给予补助。 目前,该县已建成了规模达3万亩的龙溪龙华食用笋基地、1000亩规模的新安石竹笋产业基地。全县拥有1200 余家竹类加工企业。其中,规模化企业有2 家。全县竹类加工从业人员5000 多人。 屏山县优越的竹资源还吸引了乐山永丰纸业、宜宾纸业、成都竹巢笋业等大型企业来屏投资开发竹产业,开发领域以竹浆造纸和食用笋加工为主。规划到2020年底,全县建成12万亩八月竹食用笋种植基地,年产5万吨食用笋,鲜笋产值达3亿。 据悉,该县将围绕“秋笋”和“富硒”两大特色,将对食用笋进行地域性策划和包装,力争通过入选国家特色农产品目录,打造中国“秋笋之乡”的地域品牌。(李丽龙 本网记者 李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