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及周边的居民,大都会去买上一些当地的杨氏月饼。杨氏月饼是杨祚芬严格遵循当地流传百年的纯手工月饼制作技艺做出来的。近30年的时间里,她的月饼总能唤起大家关于中秋的记忆。
杨祚芬正在制作月饼 杨涛 供图 “我的师傅是下乡的知青,那时只做芝麻饼。”65岁的杨祚芬早年在当地的糖果厂工作,32岁那年,糖果厂倒闭了,她失去了工作。“每到中秋,两个孩子就吵着要吃月饼。”杨祚芬当时领着33.5元的工资,买不了多少月饼,于是就自己动手做,这一做,就将近30年。“过去我们做的就是麻饼和酥皮饼两种,现在的品种有火腿、冰桔和椒盐三种。” 要想做出一块美味的月饼,馅儿的好坏是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材。每年中秋,杨师傅都会提前备好材料。“像火腿,我们选择的是猪后腿肉,只要瘦肉,肥肉剔下来熬制成猪油。”杨师傅说,尽管现在市场上像这样的腿子肉价格很贵,但她仍然不愿意降低标准。一块火腿月饼,从买肉、去筋、烟熏、切丝、碎饯到制作成功,共有20多道工序。
杨祚芬正在制作月饼 杨涛 供图 冰桔和椒盐月饼要简单一些,但材料也不敢马虎。当季的时候,杨师傅会把桔子、樱桃等制成蜜饯,待到中秋时节,便将这些蜜饯包裹进面皮里面。 馅料得到了保证,面皮也同样重要。杨师傅的面皮是用自家熬制的猪油和糖制作的。如此用心制作而成的月饼,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杨师傅说,她家的月饼一般只做到农历八月十五,为了保证每个月饼的质量,每日出货量严格控制在1500个以内。有的顾客甚至在月初就提前把钱交给杨师傅,以确保中秋节时能吃到杨师傅家的月饼。 杨涛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