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广东:乡村游如何才能抚慰“乡愁”?

2017-08-04 17:01 中山日报
      中山乡村旅游月”活动拉开帷幕,在游客们享受着眼福、口福,挥洒着欢乐,抚慰着乡愁之际,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思考:“要把旅游与乡村的发展、乡村的就业、乡村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及扶贫工作相结合。”(8月3日《中山日报》)
  对此观点,笔者不住地点头,深以为然!乡村游,也只有挑起“美村”与“富民”的双担,让乡村增值,才是长久之计。
  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这是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的悟道之境,如今是无数洗脚上田、提笔入城的人民萦怀的乡愁。所以,节假日才有不少的城里人拖家带口回到农村,去寻找苏东坡笔下的赏心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
  但是,随着乡村游市场蛋糕的做大,却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景点多了形式,挂几个红灯,修几家农舍,烧几个农家菜,组织些游戏,但景点是景点,村子是村子,成了 “两张皮”,让景点无所依托。
  这样的乡村游,忽略了村子,忽略了村民,大概只能给游客带去浅层次的欢乐,却让珍贵的情感“乡愁”贱卖了!
  所谓乡愁,肯定不是用农舍等形式可以安慰的。老话有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可见,能安慰乡愁的,不是构建的建筑和丰富的摆设,能安慰乡愁的,是乡村文化,是乡村关系,是基于血脉而传承下来的风土人情。
  人类文明社会经历了上千年的演进,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能传承这些遗产,是“村子”和“村民”。
  景点美而村不美,那是一朵鲜花插牛粪;村路不通要想景点财通,也是痴人说梦;村民讨厌游客骚扰,景点服务生再彬彬有礼,游客也难有宾至如归之感……
  这一切都证明,乡村游不能与村子和村民割裂,不仅要借用乡村的田园风光作为旅游资源,同时也要去建设乡村,包括改造乡村环境、挖掘乡村人文等。
  乡村游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乡村记忆”。
  修路铺桥,美化环境,这些只要舍得投入,都不难做到。真正难的是做好乡村的文化、文明建设。这需要做好村民的文章,“仓廪实而知礼节”,文明和文化,都需要在富裕后才能有更多余力去追求。所以,美村之外,得富民。
  用好村里的人。请出村里能人为游客服务,担任厨师、导游、园丁、渔夫、船长,这样,才能让乡村旅游更多地接地气,村里的传统文化、工艺、美食才能得到更广的传播——每个村民都是解说员,他们会如数家珍地告诉游客你村里前世今生、村里的农耕文化、村里的奇闻轶事和每一道土特产的做法和功用……
  同时也要惠好村里的人。让他们也能搭伙开民宿,开小店,卖特产,卖手艺。
  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游而安居乐业起来后,村里的文化建设、文明程度才会与乡村游相匹配,才能打造“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旅游招牌,也能满足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中山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江山多娇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