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华州区杏林镇

武汉胜天村:山水民俗融乡愁

2018-06-19 16:33 来源:湖北日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湖北日报讯 图为:木兰玫瑰园为胜天村增添色彩。(黄陂区农委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武汉北郊,黄陂区王家河街胜天村,田畴交错,五彩斑斓,好一幅田园牧歌景象!

  山东、上海、浙江、重庆、新疆……2018年,全国各地考察团纷至沓来,参观胜天村。“1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胜天村‘三乡工程’呢。”胜天村党支部书记龚卫平说,让他意外的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浙江省也有考察团来取经。

  胜天村为何吸引全国目光?6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个村庄一探究竟。

  一对兄弟,唤醒乡村资源

  虽然不是周末,但玉屏山脚下的胜天农庄游客成群,热闹非凡。“玻璃栈道、水上飞索、黑沟攀岩……”来自武汉市武昌区的李先生说,玩了一把刺激后,再去采摘新鲜果蔬,体验农耕乐趣。

  胜天农庄是胜天村的一处4A景区,其主人是胜天村土生土长的兄弟俩,哥哥龚亚军,弟弟龚卫平。兄弟俩各展所能,龚亚军一心经营农庄,龚卫平担任村支书。

  2007年前,兄弟俩从事建筑行业,10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厚的资金。“我是一名驴友,一次在北京怀柔区虹鳟鱼一条沟游玩,看到乡村旅游让当地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感触很多。”龚卫平说。

  2007年10月,龚家兄弟俩租下村里荒芜的林场,投资5000多万元,着手打造胜天农庄景区。

  改造景区,效益立显。

  林场以往每年上交村集体1600元,有时还欠几百元。如今,胜天农庄每年上交村集体10万元资源使用费和2.48万元管理费。

  村民吃上旅游饭。70多个村民常年在景区务工,平均年收入2.3万多元。遇上“五一”“十一”等节假日,200多个村民打零工赚外快。

  胜天村268户农民将1260亩土地流转给胜天农庄,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光租金就有50万元。

  龚家兄弟唤醒了胜天村沉睡的资源。

  2014年10月,北京客商王庆义在胜天村建设木兰玫瑰园,人气爆棚。这座3A景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3万多元纯收入。

  吃上旅游饭,村民赚得盆满钵满。2017年,胜天村人均纯收入2.12万元。

  一处民宿,寄托市民乡愁

  2017年4月,武汉市启动“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胜天村是首批武汉市民下乡的试点村之一。

  作为武汉后花园,胜天村好山好水羡煞城里人。两座景区交相辉映,村民们戏称他们生活在“7A”里。

  迎接城里人下乡,胜天村扫榻以待。2017年,龚卫平着实忙了一阵子。他带着村两委逐家逐户调查,看看哪家的房屋是空闲着的。最终,胜天村确定46家意向出租户,统一贴上标牌,公布房源信息、租售价格及联系人。

  消息传开,来胜天村看房的城里人络绎不绝。46套农家屋已出租38套,每年租金总共51万元,武汉、北京等地的城里人抢了先。

  胜天村6组罗家大湾王金凤的房屋空闲多年,2017年7月出租给来自北京的地产商人张利。房屋140平方米,每年租金1万元。记者看到,农房焕然一新,俨然成了一处民宿,一间阳光房新颖别致。张利介绍,房屋装修花了40多万元。“夜晚在阳光房内看星星,圆了少年时的梦。”他笑着说,“我在这里找到了乡愁。”

  为了让市民在乡下住得安心,胜天村35名党员组成服务队,治安巡逻,代管宠物,维修水电,犹如贴心管家。住在胜天村的城里人,免费进入胜天农庄和木兰玫瑰园游玩,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地,悠然自得。

  一曲鼓书,唱响文明新风

  “红日高照,农村大地如锦绣,张家湾2018年又是大丰收……”最近,一曲湖北大鼓《丰收场上》传唱胜天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大鼓《丰收场上》唱响大江南北,歌颂胜天村人民战天地、人定胜天的精神。”龚卫平说,今天胜天村将《丰收场上》作为村歌传唱,一是宣扬胜天村人勤劳致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二是弘扬在党的领导下,胜天村人致力于“三乡工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作为革命老区,胜天村有着光荣的传统。如今富起来,村民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

  胜天村新风拂面。走进龚家大湾,龚氏祠堂两块牌子非常醒目——“王家河街胜天村红色文化大礼堂”“龚家大湾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在王家河街道指导下,胜天村党支部将红色文化元素注入祠堂,祠堂提档升级为红色文化大礼堂:摆放桌椅,开设红色学堂、道德讲堂、四点半学校;布设文化墙,搭建百姓舞台。

  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胜天村红色文化礼堂每个月都有讲习课、民俗和礼仪活动。逢重要节日,村里举行“走高”、湖北大鼓等民俗表演,不仅吸引村民,城里人也是一睹为快。文化礼堂成为胜天村最具人气的场所,更成为撒播文明新风主阵地。

  湖北日报记者手记

  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

  汪训前

  胜天村村名颇让人玩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农业学大寨”号召,黄陂龚家大湾附近7个自然湾的群众,克服困难,历时3年兴建了当时孝感地区第一个小一型水库,命名为胜天水库。后来,当地政府将龚家大湾附近7个自然湾合并,取名胜天村,弘扬人定胜天的精神。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那是个为实现温饱而苦苦奋争的年代,人定胜天、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成了那个年代的推崇。

  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发展关系。改革开放后,胜天村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变得富足殷实,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进入新时代,要有新理念。今日胜天村,迈入新发展。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