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要闻 • 正文

建圈强链 四川农业明确产业“路线图”

发布时间:  

发展目标

●畜牧产业 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690亿元、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粮油产业 到202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30亿斤以上,粮油全产业综合产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

●蔬菜产业 力争到2027年,四川蔬菜产量稳定在570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突破4000亿元

●水果产业 到2027年,全省水果总面积稳定在1330万亩,总产量达到154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40亿元

●茶叶产业 到202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90万亩,亩产值持续增加,毛茶产值达450亿元,综合产值达1300亿元

●蚕桑产业 通过3—5年的培育,桑园面积稳定在230万亩,生产蚕茧11万吨,力争蚕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

●水 产 业 到2027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13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490亿元

●食药同源产业 到2027年,全省食药同源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5月9日,第十四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幕,展会首次设立了链主企业馆。作为四川精制茶加工产业链主企业之一,参展企业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少俊透露,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茶叶加工项目,带动提高全省茶叶加工车间标准化程度。

不久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打造畜牧万亿级、粮油五千亿级,以及蔬菜、水果、茶叶、蚕桑、水产和食药同源千亿级产业,明确以链主、链属企业为主体,画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建设“路线图”。

以“建圈强链”为关键词印发《方案》,背后有何深意?近日,记者进行了了解。

现状

“圈”不够紧密,“链”不够强韧,多数还处于“卖原料”阶段

立夏过后,今年的春茶季正式结束。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新权村有机茶叶示范基地,今年刚投产的3000余亩茶园鲜叶产量就达75吨,总产值约1500万元。

2021年,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作为四川“三山一早一红”的特色早茶核心区,2024年,宜宾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30万亩,综合产值达360亿元,相比2021年提高了15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长期以来,各地布局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多以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抓手,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和综合产值跃升。

四川也不例外。比如,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晋升“国家队”后,以宜宾、自贡等地为主的绿茶产区完成了节水灌溉、采收机械化、初加工就地化、产品精制化转型,每亩茶园产量和产值大幅跃升。2021年,川茶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川猪、川粮油、川菜、川果之后,四川又一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

然而,尽管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跃升了一个台阶,但总体来看,四川“圈”还不够紧密,“链”还不够强韧。

还是以川茶产业为例。四川虽然茶企众多,但长期困于“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每年至少70%的川茶,是以原料或初加工形态的产品销往省外。再比如畜牧产业,四川猪肉仍以热鲜肉消费为主,猪肉精深加工占比不到25%。

“尽管四川多项农产品年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多数还处于‘卖原料’的阶段。”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通过建圈强链,让四川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冲刺千亿级、万亿级,是四川立足省情农情实际和着眼农业强省建设需求的针对性举措。

“以前大家对产业链重视程度不够,‘单打独斗’的比较多。产业建圈强链将更加注重产业链深度、有机融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罗凡也有类似的看法。

规划

明确特色农业产业总体思路、发展目标等

在四川众多农业产业中,《方案》选出既有发展基础优势又能代表四川特色的农业产业,并明确了建圈强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在总体思路上,《方案》明确从生产、加工、品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着手,推动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品牌特色化,提升产能和产值。在目标方面,鉴于不同产业的综合产值,有的超过5000亿元、有的不足千亿元,《方案》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基础,以3年到5年为期,明确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

例如畜牧产业。从养殖规模来看,四川生猪年出栏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牛、羊存栏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五。四川6家上市农企中,有4家主营业务集中在畜牧领域。当前四川畜牧产业总产值已突破7300亿元,相比粮油、蔬菜、水果,这是四川农业产业中产值最大的领域,最有希望率先突破万亿元。因此,《方案》将畜牧产业作为四川首个万亿级农业产业来打造,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690亿元、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而对于水果产业,在耕地红线背景下,四川水果种植面积增长潜力有限。《方案》要求,加快推进老果园改造,提升全省果园单产水平、商品果率和高端果率,提升初加工水平,加快突破精深加工。到2027年,全省水果综合产值达到2540亿元、年均增长5%。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针对四川各地气候地理环境不同、产业发展基础存在差距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区域布局。例如,从粮油产业看,四川分为成都平原、丘陵山地、安宁河谷等不同气候区,每个地区粮油产业又各有特色。为此,《方案》因地制宜,提出以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川东北、川南、川中丘陵、安宁河谷4条粮食安全产业带,抓好成都平原粮油集中加工区,川中、川东北特色粮食加工集聚区,川南、攀西名优产品加工优势区的打造,集中推进8条特色产业链建设,形成“一核四带三区八链”发展格局。

此外,在重点任务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均围绕生产、加工、品牌等全产业链提出具体的提升行动或计划;在保障措施上,《方案》从项目资金撬动、创新投融资机制、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支持方式。

关键

突出企业“圈中”“链上”的主体作用

近日,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赐猕源)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正忙碌地生产用于猕猴桃雌花坐果的雄花粉。

作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除了栽种猕猴桃,生产花粉已成为天赐猕源的重要业务。2023年花粉生产线刚启动时,公司负责人晏志强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花粉年产量5吨以上,“今年预计产量达到7吨,产值超过1亿元。”

从无到有,两年内推动一个特色产业达到逾1亿元年产值,这背后正是链主企业在产业建圈强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梳理优势特色产业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企业是整个“圈中”“链上”的主体。例如,粮油产业方面,《方案》提出链主企业培优扶大行动,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技改升级,申报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企业支撑引擎作用、聚合辐射效应,联合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中,要突出企业主体,以链主、链属企业为主,建立产业链企业梯度培育台账,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上的主体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举例说,组织科研单位、链主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应用等。

“作为四川生猪产业链主企业,接下来将带动合作农户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覆盖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数字化平台,协同推进四川生猪产业建圈强链。”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海龙表示。

《方案》还明确,在建圈强链中,各地还将强化项目推动,围绕产业链“锻长补短建新”重点环节,谋划并滚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因地制宜建好用好产业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精准配置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促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晓东   责编:徐声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Copyright©2008-2019中乡网(xiangzhen.org)版权所有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蜀ICP备13027954号-1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0830-3156418